

中特估 中招股?
[2023年5月30日]
去年11月,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一次演講中提出,我們需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深入了解國內市場體制機制,並研究成熟市場估值理論在中國的適用場景。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升國企核心競爭力。 這就是市場所謂的“中特估”由來。 由5月開始, 相關概念股票長炒長有。
新手可能不知道,過去幾十年來,很多香港投資者反覆,經歷無數次投資國資國企央企股票的困苦。每次都是某些人的資金在低位持續買入、股價逐步攀升,然後市場突然吹噓國資國企央企股票估值被低估,然後引用國內高層官員的某些言論,加以演繹解釋,吸引大量市民入市。投資者最初買入少...
by 黃智文 —
Jan 21, 2025
2023年5月
阿里AI年內上市熱烈期待!
[2023年5月23日]
自從馬雲回到杭州投身慈善事業以來,阿里巴巴的決策過程變得更為果斷、清晰和迅速。就在他今年三月回國後不久,3月28日阿里巴巴便宣布了一項罕見的大規模業務分拆計劃。在短短一個半月後,該公司明確了分拆後的業務架構細節,充分體現了阿里巴巴的業務已從2020年11月開始,由“守”為主轉變為“大進攻”模式。目前正處於“大進攻”前期部署階段。
上周,許多分析師將關注點放在阿里巴巴過去一季度營業額增長未達預期,認為其業績令人失望。作為全國最大、最成功的零售商務雲計算平台,阿里巴巴的業績自然反映了中國過去一季度的經濟狀況。然而,早在幾個月前,筆者就多次與主流媒體唱反調,指出...
by 黃智文 —
Jan 21, 2025
2023年5月
閃買閃沽台積電,你學到什麼?
[2023年5月19日]
去年11月,全球著名投資大師巴菲特的旗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驚人地投資超過41億美元,購入了台積電股票。這個舉動震驚了市場,因為巴菲特在過去半個世紀裡從未涉足資本密集且缺乏明顯品牌效應的半導體產業。這個消息一出,世界各地的媒體和YouTuber紛紛熱烈推薦台積電股票,宣稱它有望十倍暴漲,引發了一股投資熱潮。
然而,令人更意想不到的是,短短幾個月後,巴菲特在2022年第四季度已經減持了超過86%的台積電股票,並在2023年第一季度全部出售。巴菲特解釋這次“急急轉軚”是因為兩岸地緣政治因素。
那麼,我們能從這次罕見的交易行動中學到什麼呢?...
by 黃智文 —
Jan 21, 2025
2023年5月
人行回應我們:現在沒有通縮,但是 ...
[2023年5月16日]
實在非常值得鼓舞!這一兩個星期“終於”收到不少追夢投資人的電郵回覆, 分享了他們看完我在4月28日文章標題:”現在投資週期是秋季?“後,細心研究內容及邏輯,得出了我們現在身處的投資周期位置的估計。 只要繼續細心研究和跟進, 這個模型將會協助大家 獲得投資成功。
事實上,美林證券的投資時鐘相關理論在這一刻正被廣泛應用在全球超過20萬億的專業投資資產裡,是專業投資者資產配置的核心方向之一。其中,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將其運用得最是淋漓盡致,成為其核心投資策略之一。
然而,在零售投資者中,很少有人認真研究並採用這些經過長期驗...
by 黃智文 —
Jan 21, 2025
2023年5月
美債正進入關鍵時刻?
[2023年5月12日]
星期二,我在國內和一位認識了十多年的舊客戶敘舊, 因此停刊了一天。這位朋友是一位典型的國內富豪,自己在國內經商,而他的太太和孩子都在澳洲生活。他是一位非常顧家的丈夫,多年來一直在努力保護他的家人和為他們奮鬥。
十年前,由於他的財產很大部分一直都投資在國內珠三角(現在改稱為大灣區)的房地產項目上,所以他的資產流動性一直相對十分低。他過去一直在擔心,如果他在國內不幸遭遇意外,他在澳洲的家人將會面臨重大流動性壓力。 他經常跟我說, 在國內無論資產有多少,由於國家實行外匯管制, 因此對海外的家人, 甚至對他自己來說, 到最後有可能無法動用, 很難作出預算。還記...
by 黃智文 —
Jan 21, 2025
2023年5月
美債息會否先大跌?
[2023年5月5日]
頂尖私人銀行的富裕客戶對經濟前景並不十分樂觀,因此在去年至今,傳統全球私募基金的募資表現未如預期。在5%美元定期存款環境下,專業投資者的投資偏好相對保守。
近期,一家全球最大的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私募基金,管理著超過萬億港幣等值的全球資產,針對國際基建項目進行募資,受到廣泛歡迎, 成為逆市奇葩。這個私募基金的特點是專注投資非上市再生能源基建項目的股權和債務,涉及全球範圍,包括北美和歐洲。由於這類基建項目投資與經濟周期的關聯性較低,該私募基金的賣點在於預期基本股息每年約4%,加上每年一次的特別股息約4-6%,扣除所有費用後...
by 黃智文 —
Jan 21, 2025
2023年5月
中國式奇蹟?還是市場誤判?
[2023年5月2日]
近期觀看中國及香港媒體時,總是看到關於國內亮麗的經濟數據報導及樂觀的經濟走勢預測:
1. 中國公布的國民生產總值優於預期,國家統計局宣布第一季度GDP年增長率達4.5%。媒體引述瑞銀表示,中國3月和第一季度公布的數據顯示經濟反彈力度強於預期,因此將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上調至5.7%,此前為5.4%。而滙豐也表示,內地經濟復甦速度比預期快,將內地2023年經濟預測由5.6%上調至6.3%。
2. 今年3月份,中國的出口激增,上漲了14.8%,扭轉了五個月來持續下滑的趨勢。媒體引述中國海關總署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將3月份出口上揚歸因於對電動車、太陽...
by 黃智文 —
Jan 21, 2025
2023年5月
現在投資週期是秋季?
[2023年4月28日]
最近有許多朋友問我為何認為未來一至兩年內將會出現投資的重大良機,必須要好好把握。
其實,只要花費一點時間研究週期,例如根據2004年美林證券發表的投資時鐘理論,再加入2008年美國量化寬松等嶄新的金融政策對週期的影響作出調整後,任何朋友都會非常清楚瞭解自己這一刻身處的投資週期位置,接下來的危機或機會大約會是怎麼樣。
儘管世上沒有工具可以準確預測何年何月發生危機或機會,也沒有工具可以準確預測危機或機會會維持多久,但是以上方法已經足夠讓投資者做到有系統地調整投資組合,循環不斷地相對低買,相對高沽,永遠理性投資,Step-by-Step 進行, 不需要天...
by 黃智文 —
Jan 21, 2025
2023年4月
中國沽美債, 挑戰美國?
[2023年4月25日]
中國與多個國家建立了人民幣結算機制,例如,四月初與巴西達成協議後,貿易可直接使用人民幣與當地貨幣結算,無需再以美元作為交易中介貨幣。其他已與中國建立類似機制的國家包括俄羅斯、巴基斯坦和阿根廷,而伊朗正在籌劃中。
有人認為,此舉意在挑戰美元的霸權地位。一些觀察家甚至指出,美元正遭遇強敵,多國正在與中國靠攏。近期,媒體報道中國2月份減持1060億美元國債至8488億美元,以此認為中國正在加速去美元,以實際行動挑戰美國。
如果您關注中國內地媒體或中資背景的本地傳媒,您可能會擁有上述觀點。然而,如果您關注的是美國或歐洲媒體,您的看法可能是只有擔心受西方國家制裁的國...
by 黃智文 —
Jan 21, 2025
2023年4月
中國房產低潮不會太久!
[2023年4月21日]
近日,股神巴菲特增加了對日本股市的投資,加大投資了日股Itochu, Mitsubishi, Mitsui & Co., Sumitomo and Marubeni這五大知名商社。這些公司幾乎控制了整個日本的大型生產企業和貿易公司。這或許表明巴菲特對日本經濟在經歷數十年衰退後的復甦機會持樂觀態度。
看到上述這些名字,對我而言充滿深刻感慨。它們讓我回想起2008年金融危機時,一些未意識到危機對全球影響的香港富豪們,他們的巨額財富正正就在這幾個股票名字中消失了。當時,這五支屬於最具代表性的日本巨無霸股票被投資者認為是“必勝無疑”“穩陣之選”,結果在2...
by 黃智文 —
Jan 21, 2025
2023年4月
港股今明兩年 終會跑出嗎?
[2023年4月18日]
許多投資者,無論是在零售銀行還是私人銀行,都非常喜歡投資股票掛鈎票據。這些工具的背後原理其實是賣出期權並收取期權金。在市場波動較大的時候,投資這些工具是最理想的。例如,三月初時 Vix 指數上升至接近 31 水平, 你會獲得非常豐厚的期權金條款。
然而,當市場相對平靜,波動性大幅降低時,例如目前 Vix 指數下跌至 17,這些投資工具便變得不那麼吸引人。這是因為在承擔同樣的風險下,所獲得的期權金卻大幅減少。
事實上,在這種時候,相對較理想的策略不是賣出期權,而是買入期權,因為成本已經大幅降低。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關注相關行情, 實際認識和了解相關行情,...
by 黃智文 —
Jan 21, 2025
2023年4月
如何預知港幣美金自願脫鈎?
[2023年4月14日]
在星期三(4月12日),美國公布了最新的通貨膨脹CPI數據,僅為5%,低於市場預期。許多分析師因此改變了二月底的鷹派看法,認為加息周期已經接近尾聲。甚至高盛也表示,6月的加息可能不再必要。
通脹從上個月的6%迅速降至5%,主要源於我在1月13日文章中分享的能源價格通縮問題。當時,我詳細介紹了計算方法和通縮的具體影響,並大膽預測美國通脹在第一季度至第二季度之間,有可能從年初的6.5%降至低於4.5%。
然而,到了2月底,美國持續公布強勁的就業市場數據,並且當時的通脹仍維持在6.4%。因此,市場上大部分人認為通脹回落的希望已經破滅,可能需要將利率加息至6%以上...
by 黃智文 —
Jan 21, 2025
202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