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會輸🐤但關稅繼續?
30.05.2025
【5分鐘閱讀】
2025年5月29日,華爾街交易大廳開盤瞬間,歡呼聲如雷貫耳,螢幕綠光閃耀,股市如火箭般衝上雲霄。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扔下一枚重磅炸彈:特朗普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實施的全球關稅,被裁定「越權」!交易員們擊掌狂歡,彷彿特朗普的關稅鐵壁即將崩塌。關稅無效,貿易戰到此為止,經濟要一飛沖天了!
然而,狂熱未退,一支冷箭破空而來——特朗普火速上訴,聯邦上訴法院迅速批准暫停執行判決,關稅依然屹立不倒!
這戲劇性反轉,宛如電影高潮:是特朗普失算,還是他早已設下「無得輸」的迷局?
即使特朗普上訴至最高法院,超過一半機會他是會輸的!然而,為何他的關稅政策其實最終依然是無法被動搖?
市場嘲笑他是「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TACO),笑他是小雞一隻,關稅威脅總是雷聲大、雨點小。但特朗普果真只是「縮頭烏龜」,還是談判桌上步步為營的隱形操盤手?華爾街交易員靠「TACO策略」在最近一兩個月賺得盆滿缽滿,嘲笑總統成了他們的賺錢密碼,可最終,笑人的會否反被笑?
作為投資者,究竟我們現在正身處風眼中央,風和日麗只是假象?還是我們真的早已正站在廟前,財神就在前方?
詳細分析,請繼續觀看Pro 版
【15分鐘閱讀】
美國國際貿易法院的裁決如一記重拳,直擊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命門。法院認定,特朗普依據1977年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實施全球關稅,屬於越權行為,該法律從未賦予總統單獨徵收大規模關稅的權力。對中國商品20%、加拿大和墨西哥25%、全球商品10%的「對等關稅」,被指違反憲法賦予國會的貿易監管權。裁決要求白宮10天內暫停這些關稅,否則全部作廢,直接挑戰特朗普4月2日高調宣布的「解放日」關稅計劃。
⬆️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認定,特朗普依據1977年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實施全球關稅,屬於越權行為。(彭博新聞 2025-5-29)
但特朗普的反擊快如閃電。裁決當日,他的團隊即向聯邦上訴法院遞交上訴,並迅速獲得臨時中止令,讓貿易法院裁決暫時失效。關稅在高等法院最終判決前依然有效,市場的狂歡瞬間被潑冷水。白宮發言人怒斥裁決為「司法越界」,強調總統在國家緊急狀態下的權力,透露出特朗普對這場法律戰的強硬姿態。
⬆️白宮高級貿易顧問確認所有關稅繼續生效(彭博新聞 2025-5-30)
這種迅猛回應,展現了特朗普對法庭挑戰的充分準備,絲毫未被裁決打亂陣腳。正如我在2025年3月4日文章《美關稅戰🔥中方贏家是他們?》中所剖析:「特朗普的邏輯是先快速行動,結果是否如預期不重要,因為總能靈活應對;新問題出現不必害怕,總有解決辦法。」從關稅政策到政府裁員重組,再到與伊朗、俄羅斯的對外談判,他的每一步都體現了這種「創業家精神」。與過去百年美國總統多出身政治或軍事世家的風格截然不同,特朗普是徹頭徹尾的資本主義鬥士,行動力就是他的王牌。
特朗普的關稅布局:創業家精神的「多線作戰」
特朗普「先做再改」的思維貫穿其施政始終,而IEEPA的應用正是這一精神的縮影。該法允許總統在「緊急狀態」下,無需國會批准或繁瑣調查,即可迅速祭出經濟制裁,包括關稅。特朗普看中這把快刀,因為它能瞬間震懾貿易對手,讓對方措手不及。但IEEPA的法律邊界模糊,風險顯而易見,貿易法院裁決不過是將這風險攤開在陽光下。
然而,特朗普從未將所有籌碼押在IEEPA上。早在數月前,他已啟動多條備用路線,展現創業家式的靈活智慧,包括《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Section 232)、《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Section 301)和第122條:
- Section 232:以「國家安全」為由,允許總統對進口商品徵稅,已用於鋼鐵、鋁、汽車,並於一兩個月前鎖定半導體、製藥、關鍵礦物。若調查完成並加徵25%關稅,總關稅負擔可增7.6個百分點。
⬆️ 根據美國官方公布,三月份特朗普已經啟動使用這個條款對大量關鍵產品進行調查。(https://www.bis.doc.gov)( 2025-3-1)
- Section 301:針對「不公平貿易行為」(如知識產權盜竊),授權總統開徵報復性關稅。2018-2019年對中國25%-30%關稅即靠此路,至今有效,未來或瞄準越南、墨西哥等國。
⬆️ 美國持續使用301條款向中國進行調查 (2025-4-21)
- Section 122:作為應急措施,允許總統臨時徵收最高15%關稅,持續150天,為長期計劃爭取時間。
這些備用路線如同一盤棋局,IEEPA受阻不過是失一棋子,特朗普仍有其他棋子繼續進攻。他的多軌布局早在裁決前已成形,顯示出對法律風險的精準預判與應對能力。
高等法院的法官格局:保守派主導,勝訴存懸念
特朗普的上訴最終將打到最高法院。表面看,最高法院格局對他有利,但結局並非鐵板一塊。他任內任命的三位大法官——尼爾·戈薩奇(Neil Gorsuch)、布雷特·卡瓦諾(Brett Kavanaugh)和艾米·康尼·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使最高法院形成6:3的保守派優勢。
保守派法官向來強調「權力分立」與「國會授權」,推崇「重大問題原則」(Major Questions Doctrine),認為如全球關稅這般影響深遠的舉措,需國會明確背書。他們可能認定特朗普的關稅越界,支持貿易法院裁決。但另一方面,保守派也重視總統在國家安全與經濟緊急狀態下的靈活權力,尤其是特朗普任命的法官,或對其政策略有傾斜。
自由派法官(3人)則聚焦總統經濟權力的監督,強調關稅對消費者、企業及國際關係的衝擊,認為行政行為需堅實法律基礎。兩派在限制總統擴權上有交集,只是側重不同。因此,即便有三位「自己人」,最高法院裁決也未必完全偏向特朗普,特別若焦點落在憲法權力分立,而非政策效果。
⬆️美國最高法院現任大法官,6名保守派,6名自由派。其中三名保守派由特朗普任命。
特朗普的備用武器:關稅目標不變
即便最高法院最終支持貿易法院,特朗普的關稅大計也不會輕易翻船。據悉,白宮正研究《1974年貿易法》其他條款,準備臨時徵收15%關稅,並對主要貿易夥伴逐一制定更穩固的關稅措施。現有301條對中國關稅(25%-30%)及232條對鋼鐵、汽車關稅,均未受IEEPA裁決波及,穩如泰山。依據這些條款,特朗普可輕易加碼稅率。
特朗普的關稅策略始終聚焦重振美國製造業,特別是半導體、汽車、鋼鐵和電子產品等高產值產業。以半導體為例,232條調查或帶來25%進口關稅,逼企業在美設廠,增加就業並強化產業鏈安全。汽車與鋼鐵行業已因現有關稅受益,外國車企正考慮在美建廠。無論法庭如何判,特朗普的關稅布局已為製造業回流鋪好路。
這種多手準備,體現了他創業家式的應變能力,確保核心目標——重塑美國製造業——不會因一場法律風波偏離軌道,他是懷着“遇神殺神”的心態,要做到為止!因此,我認為最終大部分關稅措施不會有顯著改變,各國仍需與特朗普進行貿易談判。關稅是他政策與談判的核心,正如他自1990年便開始強調的理念,他必將用盡一切方法執行這一堅持數十年的想法。
TACO迷思:市場低估了特朗普?
華爾街交易員近期嘲笑特朗普為「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TACO),認為他的關稅威脅總是雷聲大、雨點小。他們甚至創出「TACO交易策略」:特朗普喊關稅時市場下跌,買入股票;他「退讓」時市場反彈,賣出賺錢。例如,他曾威脅對歐盟商品徵收50%關稅,市場應聲大跌,隨後推遲至7月9日,股市迅速回彈。類似劇情也在中美談判上演,關稅從145%降至30%,達成部分協議。
⬆️華爾街交易員近期嘲笑特朗普為「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
但這些「退讓」真是「縮」嗎?特朗普自己說:「這叫談判!我先開個離譜高價,然後降一點,讓對方覺得撿了便宜。」這就像街市買菜,攤主報價50元一斤,你還價10元,最終25元成交。你以為贏了,攤主卻早知25元是底線。特朗普的關稅策略如出一轍,高額關稅是逼對方讓步的工具,而非真要實施。這正是他數十年商場生涯磨練出的談判智慧,總讓人猜不透下一步。
正如我在2025年2月5日文章《特朗普,威脅再升級?》所剖析,特朗普最慣用的談判策略是「大棒與胡蘿蔔」:
- 大棒:先用極端手法施壓,提出威脅性條件(如高關稅),營造恐慌,迫對手防守,測試底線。
- 胡蘿蔔:待對方讓步時,適時給予回報,如減輕制裁或提供談判空間,讓對方覺得小勝,進而接受特朗普的框架。
當時「對等關稅」概念尚未提出,回看如今,他的每一步仍是老套路,絕非小雞,而是談判老手。
⬆️ 特朗普否認他是小雞,一切都是談判技巧。(Fox 新聞 2025-05-30)
再回顧2025年5月2日文章《貿戰風險🤫正逐步解除?》,我曾指出「開天殺價」階段已過,進入更務實的「落地還錢」階段,未來一段時間好消息頻傳。這正一一應驗:中美達成部分協議,歐盟關稅推遲至7月9日,市場氣氛相對樂觀,股市由4月初4800點上升至現在近6000點,只差2百多點又進入新高水平。5月至6月中是談判的「還錢階段」,相對平靜。隨著歐盟關稅寬限期(7月9日)及之前與其他國家的90日對等關稅寬限期在7月初到期,不排除有部份貿易主要國家認為特朗普真的是小雞,在談判桌上大幅減少讓步,甚至認為特朗普最終會退役。若與主要貿易夥伴談判無重大突破,而到時市場充滿樂觀情緒,人人認為特朗普真的是小雞,毫無憂慮,反而要格外小心,這可能又一次暴風雨前的寧靜。請緊記,特朗普絕不是小雞。
特朗普的談判風格如迷霧:你以為他走A路,他偏選B;你以為摸透套路,他又換新招。這種捉摸不定讓「TACO交易」充滿風險。作為普通投資者,切勿盲目跟風。我們不是交易員,而是追求中長期穩定高回報的投資者。
⬆️ 所有存在已久的交易投資方法大都有效,關鍵是那一個最適合投資者自己,最終成效在於你是否深度真正理解相關方法和持續的經驗回顧與累積。
當然,若你每天有10多小時專注市場交易,晚上不眠不休盯著圖表數字起伏,對成敗毫無感覺,且有興趣與體力,我不反對你加入交易員行列。但緊記:想獲交易員回報,須把握交易員機會;既然不是交易員,就別貪圖他們的機會,也別承擔他們的風險。投資路上,知己知彼,方能穩中求勝。
作為長線投資者,請緊記,在投資季節 - 冬季或秋季根據個人能力增加投資風險,在投資季節進入漫長的春天或夏天一段時間後,投資者就會獲得他們應有的巨額回報。過去60年,從沒改變。
* 以上圖片均來自互聯網的公開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