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收購佳寶,你看到危機,還是黃金投資機遇👀?(文章版)
22.07.2025
【5分鐘閱讀】
請先忘掉財經新聞的標題,回想一下你過去二十年的生活。
你買賣股票,或許還記得曾經叱咤風雲的本地券商『新鴻基證券』。它被『中國光大證券』收購後,先是改名為『光大新鴻基』,到了2022年,連『新鴻基』三個字也從名字中被完全抹去,成為了今天的『中國光大證券』。
你或許認為,剩下的「耀才證券」總算最能代表香港精神,但當它被螞蟻集團收購時,其股價在短短時間內竟能瘋狂飆升近4倍,一個散戶據稱大賺了150萬 。
🔺
你將血汗錢交給本地最大的基金公司「惠理集團」,但它的主導權,已悄然落入內地廣發證券之手。
你每天用的流動電話,曾是數碼通和CSL的天下,但今天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是「中國移動香港」。
你抬頭看到的宏偉地標,過去總有「金門建築」的影子,但現在,無論是私人樓盤還是政府工程,你越來越多地看到「中國建築」的招牌。
🔺2024年1月4日 經濟日報報道
這是一場無聲的浪潮,它正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沖刷著我們所熟悉的香港商業版圖。而最新的浪花,濺到了我們每個人的餐桌上——市場熱傳,電商巨頭京東,正準備以高達40億港元的代價,收購我們屋邨樓下的「佳寶食品超級市場」 。
🔺2025年7月21日 am730報道
這份名單,我們可以一直列下去。一個又一個我們曾經引以為傲的本土品牌,正在「消失」。面對這場滔天巨浪,你心中湧起的是無力的危機感嗎?你是否覺得,香港企業的故事,只剩下一首無奈的挽歌?
今天,我想邀請你,和我一起,將視角翻轉180度。
因為在一個真正的專業投資者眼中,大規模的「洗牌」,從來不單純是危機。它是一場殘酷的壓力測試,它會壓碎脆弱的「紙牌屋」,但同時,它也為真正堅固的「價值」進行了終極的標籤。當內地巨頭不惜用數倍於同業的估值去收購一個街坊超市 ,當一個收購足以讓一家公司的市值突破200億 ,這背後所揭示的,絕不僅僅是「弱肉強食」,更是一套全新的「價值發現」邏輯。
今天,將為你解構這場「消失術」背後的雙重劇本:一邊是無可避免的結構性危機,另一邊,則是在瓦礫之上,正在升起的、難得一遇的投資機遇。
詳細分析,請繼續觀看Pro 版
[短片預期於2025-7-23 星期三完成,會以獨立電郵發送】
【15分鐘閱讀】
在掏金之前,我們必須先看懂廢墟是如何形成的。香港本土企業今日面臨的困境,不是運氣不好,而是三大結構性因素疊加的歷史必然。
第一,時代紅利的終結。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香港過去的輝煌,很大程度上是扮演了「閘門看守人」的角色。在中國內地最需要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年代,我們是那個獨一無二的供應者。但今天,那條曾經滋養我們的河流,已經改變了方向。內地自身已成為科技與資本的輸出方,我們從「老師」,變成了一個需要重新學習的「學生」。
🔺回望80年代至千禧年,香港正值黃金時代。文化上,這片土壤孕育出金庸、倪匡、黃霑、蔡瀾等「四大才子」的絕代風華。然而,時移世易,近二十年來,才子們的相繼離去,彷彿是一個時代的謝幕。與此同時,香港昔日指點江山的「老師」角色亦悄然褪色,迎來了必須重新定位、虛心學習的「學生」新時代。
第二,數字時代的輾壓打擊。 這是一場武器代差的戰爭。京東兵臨城下,它真正的武器不是貨品,而是背後那套由大數據、人工智能和雲計算驅動的「數字化戰爭機器」。面對這種對手,香港傳統企業引以為傲的「線下經驗」和「分店網絡」,就像拿著刀劍,在現代化的火炮面前,不堪一擊。這不是競爭,這是時代的輾壓。
第三,「紙牌屋」護城河的崩塌。 這是最核心的內因。許多投資者誤以為,香港的藍籌公司擁有堅固的護城河。但透過「產業穿透」的視角,你會發現,很多護城河其實只是「紙牌屋」。它們的根基並非不可複製的核心技術,而是政府的牌照、受保護的行業准入、或是消費者在缺乏選擇下的「慣性」,或倚靠房地產升值及租金巨額收入。當技術和市場開放繞過了這些舊的「收費站」時,再加上房地產暴利時代結束,這些紙牌屋便一推即倒。
🔺香港企業昔日的護城河現在看來非常脆弱,就像紙牌一樣。
承認以上三點,是我們討論一切的前提。因為正是這種本土企業的「脆弱性」,才為外部力量的「介入」和「重估」,創造了歷史性的舞台。
在「廢墟」之上,如何尋找黃金?
好了,殘酷的現實分析到此為止。現在,讓我們戴上機會獵手的眼鏡,看看這片看似蕭條的景象中,到底隱藏著怎樣的巨大機遇。
機遇一:被嚴重低估的「網絡價值」與驚人的收購溢價
你是否想過一個問題:既然香港本土企業這麼不堪一擊,為什麼內地巨頭還要不惜支付高昂溢價來收購它們?
答案是:它們在用金錢,購買最寶貴的——時間和信任。
讓我們以京東和佳寶的傳聞為例。佳寶,一家傳統的連鎖超市,在我們眼中可能早已過了它的黃金時代。但京東,這家中國頂級的電商和物流巨頭,為何願意為它開出傳聞中40億港元的「天價」?這個價格,甚至超過了香港本土電商龍頭HKTVmall市值的3倍 。
🔺傳聞中的京東收購佳寶估值遠超香港本地電商龍頭HKTVMALL
這看似不合邏輯的背後,是極其精明的戰略算計。京東看到的,根本不是佳寶的盈利能力,而是它手上那張現成的、能被立刻利用的「網絡」:
- 物理網絡:遍佈全港,深入社區的四十多家分店 。這是一張現成的前置倉和線下提貨點網絡。
- 客戶網絡:數十年積累下來的街坊鄰居的信任和購物習慣。
- 供應商網絡:與本地生鮮、凍肉供應商穩固的合作關係。
從零開始建立這樣一張網絡,需要耗費數年時間和巨大的試錯成本。而京東選擇用一筆錢,直接買下這個現成的「骨架」,然後再將自己強大的科技、物流和供應鏈「血肉」填充進去。這是一筆用金錢換時間的交易。
對於我們投資者而言,這就創造了一個極其有趣的博弈模型:當一家本土企業的股價,因為盈利受損而持續下跌時,它的價值在戰略收購者的眼中,卻可能不跌反升。當股價跌穿了其內在的「清算價值」,卻不斷逼近其對收購方的「戰略網絡價值」時,一個潛在的「收購價值底」就出現了。
🔺即使是本地企業,當碰上國內大型網絡機遇,估值大幅提升。
機遇二:「烏鴉變鳳凰」的想像空間
如果說,「被收購」是第一個投資劇本,那麼「被收購之後」的故事,則打開了更為遼闊的想像空間。這在耀才證券的例子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當市場傳出螞蟻集團可能入主耀才的消息後,發生了什麼?耀才的股價從2.8元暴漲至13.9元,累計升幅接近4倍 。市場瘋狂追捧的,並非耀才過去的業績,而是對它「被改造後」的無限想像 。
投資者們想像的是 :
- 借殼上市:耀才可能成為螞蟻集團在香港上市的「快艇」。
- 業務升級:螞蟻強大的金融科技和龐大用戶基礎,將如何賦能耀才,挑戰富途等現有市場巨頭。
一家被內地巨頭收購的香港公司,它的命運會發生怎樣的質變?它不再是一家只能在香港700萬人市場裡打轉的本土企業。它瞬間從一個「池塘裡的魚」,變成了巨龍身上的「一片鱗甲」,成為了這個巨龍進軍大灣區乃至全球市場的「橋頭堡」。
這家香港公司,就如同一個原本靠柴油發電機供電的小作坊,突然之間,接入了一個核動力反應堆。它的估值邏輯,將徹底從過去穩定的「市盈率」或「股息率」,轉變為對未來高速增長的「市夢率」。作為投資者,這意味著我們需要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去看待這類交易。市場初期的反應,可能只是對「收購溢價」的一次性定價。但真正的聰明錢,會看到這場交易之後,那不可估量的協同效應和價值釋放。
🔺當本地企業變成面向中國及世界,山雞也可變鳳凰。
當「受保護」的利益集團,開始暴露在陽光之下
如果說,零售、金融行業的洗牌,還只是市場力量的自然演化。那麼接下來的這場變革,將更為深刻,也更具顛覆性。隨著香港加速融入大灣區,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是:許多過去受到高度保護、外人無法染指的「特權行業」,將會被逐步打開。
我們都見證了的士牌(計程車牌照)價值的崩潰。曾幾何時,一張的士牌是價值7百萬、可以傳世的「硬資產」。然而,當Uber等網約車出現,用更優質的服務和技術,繞過了這道「牌照」護城河時,它的價值便一落千丈,現在只餘下2百20萬。
🔺的士牌價由高峰期700多萬跌至現在的200多萬。
的士牌的今天,很可能就是香港許多「特權行業」的明天。想一想,還有哪些資產,是像的士牌一樣,其價值並非來自市場競爭,而是來自於政策或歷史消費習慣保護?
- 公用事業:發電、煤氣,在「大灣區一體化」的能源佈局下,它們的專營權還能永恆不變嗎?
- 本地餐飲:想一想,我們每天光顧的連鎖快餐店,那些數十年不變的餐牌和營運模式,它們的護城河,是真正的品牌忠誠度,還僅僅是我們在缺乏更好選擇下的習慣?當更具創新力、更懂年輕人心思、資本更雄厚的內地餐飲集團大舉南下時,它們能守得住嗎?
- 電視媒體:幾十年來,一張免費電視牌照就是印鈔的許可證。但在內容無國界、傳播無渠道的今天,當全球的串流平台能輕易越過邊界,這張牌照的「護城河」價值還剩下多少?
- 零售業:香港曾是獨一無二的「免稅購物天堂」,這是最大的政策紅利。但當跨境電商能將全球貨品送到家門,當海南也能提供免稅購物時,這種基於「政策差異」的優勢還能持續嗎?
- 房地產開發:本地地產商的巨大成功,離不開獨特的土地政策和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但當北部都會區等新戰略,引入更多元的參與者和新的開發模式時,舊有的遊戲規則是否會被改寫?
香港市場實在太小了。很多行業單獨經營,根本不符合經濟效益,壟斷和保護只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當推土機駛來,要將香港和整個大灣區「剷平」,實現基礎設施和規則的對接時,這些「看不見的圍牆」必然會被一一推倒。
對於我們投資者而言,這裡面蘊含著一正一反的巨大機會。反向的機會,是及早識別並遠離那些高度依賴「特權」護城河的資產;而正向的機會,則是去尋找那在廢墟上建立新秩序的「破局者」。
一個屬於你的「思考題」
作為勤奮工作的中產「中長線投資者」,我們就是要擁有穿越迷霧的望遠鏡,而不是後視鏡。今天,我們一起看到了香港本土企業「消失」背後的雙重劇本:一面是舊模式的瓦解,另一面是新價值的誕生。
現在,我想將這個更具前瞻性的思考權力,交還給你。
請你扮演一個截然不同的角色——假如你是一家手握千億資本的內地巨頭的CEO,請你審視這批「落魄」的每一家香港公司,並問自己兩個問題:
1. 「這家公司手上,是否擁有某種我無法在短時間內用錢複製的『網絡』(物理網點、客戶基礎、或關鍵牌照)?它的這個『網絡價值』,是否已經遠遠高於它目前的市值?」
2. 「如果我今天將它收購,把它接入我龐大的資本、技術和市場體系中,我能否在三年內,將它徹底改造,讓它的價值翻上五倍甚至十倍?」
如果你對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清晰的「是」。
那麼,恭喜你。你看到的,可能不再是一場危機,而是一個正在向你招手的,屬於下一個時代的巨大機遇。
你認為下一波最有機會被中國企業收購或入股的行業會是哪一個? 投票後的答案將於下星期二蒐集後公佈。
- A公用事業
- B 本地餐飲
- C 電視媒體
- D 零售業
- E 房地產開發
- F 其他
-本集內容完畢-
👇 2025年7月19日 (星期六)
短片🎥+筆記📒
✨Google🔥會被ChatGPT吞噬,還是騎著AI飛得更高?✨
本短片內容約11分鐘:
👉🏻 深入剖析Google,其雖有強大廣告印鈔機與生態護城河,卻面臨生成式AI、全球監管與內部「巨人症」的三重夾擊。為求突圍,Google正全力整合自家AI Gemini、發展雲端業務並佈局未來科技。最終是會被吞噬,還是能駕馭AI飛得更高,正處於關鍵的轉捩點。
👇 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短片🎥+筆記📒
✨ 追夢問答成長路✨
第4集
本短片內容約11分鐘:
👉🏻 富人如何揀咩投資平台?(短片分段:00:20)
👉🏻 當神級創辦人離去後,一間企業的靈魂還在嗎? (短片分段:03:43)
👉🏻 步入AI「科技通縮」時代,資產如何配置?(短片分段:05:55)
👉🏻 我們能否找到燈塔,在市場汪洋中看清方向?(短片分段:07:34)
👇 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短片🎥+筆記📒
✨泡泡瑪特 :下一個「他媽哥池」,還是東方迪士尼?✨
本短片內容約11分鐘:
👉🏻 深入剖析究竟泡泡瑪特是一顆劃過夜空,轉瞬即逝的璀璨流星?還是一顆冉冉升起,準備重新定義行業格局的恆星?
👇其他日子內容,請點擊以下按鈕進入瀏覽
✨ 追夢問答成長路 - 逢星期四播出 ✨
在投資的漫漫長路上,我們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的「知識盲區」。您是否曾在市場波動時,腦中閃過一個疑問,卻無從解答?或者,您是否好奇過,其他成功的投資者,他們關注的是什麼?他們又會如何提問?
真正的成長,不僅來自解決自己的問題,更來自觀察和理解「別人問的問題」。 這能讓我們跳出個人思維框架,以數以倍計的速度拓寬認知邊界,窺見專業投資者的思考全貌。
每週一,我會與我的同事集中討論每位提交的問題,並開始蒐集與問題有關的數據和資料,而我更會親自錄製節目《追夢問答成長路》回答你的問題,節目會於每個星期四發佈。
您的每一個問題,都將成為我們共同學習的基石;而社群中每一個精彩的提問,都可能是點亮您下一個投資靈感的火花。
歡迎各位點擊以下按鈕提問,我會在節目中回答。
【每個星期一早上九點前收到的問題,將於接着的星期四節目回答;在星期一早上九點後收到的問題,將於下一個星期四節目內回答。敬請注意】
* 以上圖片均來自互聯網的公開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