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兩天爆升5倍🚀標誌一個時代啟航,另一時代終結?
27.06.2025
【5分鐘閱讀】
你錯過國泰君安的5倍暴漲了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未來會否低估一個時代的劇變。
2025年6月24日,當無數人為國泰君安國際(01788.HK)兩日5倍的瘋狂升幅而亢奮時,一場資產的狂歡派對正上演。增加了超過600億港元的巨額市值,讓市場誤以為抓住了下一個財富密碼。
然而,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誤導。國泰君安的暴漲,源於市場對其「中資背景」券商身份的過度解讀,將一張人人可得的虛擬資產交易「普通門票」,幻想成中國政策鬆綁的信號。事實是,全港已有超過40家機構持有同類牌照。
當散戶們還在追逐這個轉瞬即逝的泡沫時,一場真正決定未來十年財富歸屬的全球金融革命,早已在我們腳下展開。你若看不懂,最大的風險不是錯過,而是被無情淘汰。
真正的主旋律:全球政府的「雷霆」佈局與穩定幣的崛起
當市場還在討論國泰君安時,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政府正在高速推進一場宏大的金融變革。這場變革的核心,是一種名為穩定幣(Stablecoin)的數碼資產。
詳細分析,請繼續觀看Pro 版
[短片預期於2025-6-28 星期六完成,會以獨立電郵發送】
【15分鐘閱讀】
簡單來說,穩定幣是一種特殊的加密貨幣,但它不像比特幣那樣價格劇烈波動。它的價值與真實世界的法定貨幣(如美元、港元)進行1:1的掛鈎。例如,一個USDC(一種流行的美元穩定幣)的背後,就有真實的1美元資產存放在受監管的銀行作為儲備。
您可以將它理解為「數碼化的美元現金」或「金融世界的高速列車」。它結合了加密貨幣的優點(全球轉賬快如發送電郵、7x24小時運作、成本極低)和傳統貨幣的穩定性。正是這種特性,讓它成為顛覆全球支付和銀行體系的完美武器,也因此成為全球政府監管和佈局的焦點。
這是一場全球協奏的行動,各大經濟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為穩定幣建立監管框架:
- 美國:2025年6月,參議院通過里程碑式的《穩定幣法案》,為穩定幣建立了清晰的聯邦監管框架,將數碼美元納入國家金融體系。
- 香港:2025年5月,立法會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建立發牌制度,將於8月1日生效。
- 歐盟:早已實施《加密資產市場法規》(MiCA),為成員國提供了統一的監管標準。
- 英國與新加坡:同樣在積極推進各自的穩定幣監管立法,爭奪數碼金融的戰略高地。
這場全球監管浪潮,其深層意圖是打響一場沒有硝煙的「數碼貨幣冷戰」。美國的法案,核心條款之一是強制要求美元穩定幣的儲備資產必須是美元現金或短期美國國債。此舉旨在將全球穩定幣市場變成美國國債的「永續需求池」,極大鞏固美元在數碼時代的霸權地位。
與此同時,中國正全力推行其央行數碼貨幣(CBDC),即數字人民幣(e-CNY),意圖建立一個獨立於美元主導的SWIFT系統之外的全新跨境支付網絡。數字人民幣已在與東盟和中東產油國的貿易結算中大規模試點,試圖從根本上挑戰「石油美元」體系。
在這場中美兩極的競賽中,香港的策略尤為巧妙。其《穩定幣條例》允許發行與多種法幣掛鈎的穩定幣,並將境外發行、但在港推廣的穩定幣也納入監管。這使香港能扮演一個中立的、連接東西方的「數碼金融瑞士」角色。
對投資者而言,最大的恐懼不應是錯過短暫的暴漲,而是在這場全球貨幣體系的結構性重塑中,將財富配置在註定被淘汰的舊世界資產上。
聰明錢的流向:泡沫之外的真正金礦
當非理性資金追逐國泰君安這樣的「象徵性」泡沫時,真正聰明的錢(Smart Money)早已流向那些構建新一代金融基礎設施的企業。它們的股價飆升,並非基於政策猜想,而是源於監管確定性帶來的根本性價值重估。
兩個最典型的例子是:
Circle (CRCL.US):作為全球第二大穩定幣USDC的發行商,在美國《穩定幣法案》通過的樂觀預期下,其股價在數周內飆升超過750%。
Coinbase (COIN.US):作為美國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及USDC和眾多比特幣ETF的主要合作夥伴,其股價同期創下三年多來新高,一個月內飆升超過40%。
這兩家公司的股價暴漲,與國泰君安的投機性炒作有本質區別。這是一次深刻的價值重估(Re-rating)。《穩定幣法案》的落地,意味著它們的核心業務從法律灰色地帶,一夜之間變成了受聯邦政府認可的藍籌行業。它們不再僅是「加密貨幣公司」,而是正在成為新金融時代的Visa、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甚至是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
投資者正積極地為這些未來將在全球金融體系中扮演「基礎設施」角色的企業進行定價,而類似的公司也將陸續崛起或由傳統機構轉型而成,一步一步成為新趨勢。
穩定幣:顛覆傳統銀行業的「特洛伊木馬」
如果說全球監管是在為數碼資產鋪設高速公路,那麼穩定幣就是行駛在這條路上的重型卡車,註定要碾壓舊時代的馬車。它像一隻特洛伊木馬,從內部瓦解傳統銀行業的根基。
銀行業的兩大命脈,正被無聲地切斷
數百年來,銀行業的盈利建立在兩大支柱上:支付和存貸。穩定幣正對這兩大命脈發起致命打擊。
第一擊:支付「收費站」被夷為平地
傳統的跨境支付極度依賴SWIFT系統,其誕生於半個世紀前,流程繁瑣、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一筆跨境匯款耗時數天,費用高達3%至6%。銀行就像是在這條陳舊的道路上設立收費站。而基於區塊鏈的穩定幣,可以實現近乎即時(數秒或數分鐘)、7x24小時不間斷的全球價值轉移,成本幾乎為零。這種技術代差,註定會讓舊有的SWIFT體系和銀行的支付業務被歷史淘汰。
第二擊:「大存款時代」的終結
銀行最核心的利潤引擎是「淨息差」(NIM),即以極低成本(主要來自活期存款)吸納資金,再以較高利率貸出賺取差價。海量的低成本存款是銀行的燃料。然而,隨著穩定幣支付網絡的普及,一場「大存款遷徙」正在發生。個人和企業為了使用高效的穩定幣,會將資金從銀行的零息賬戶中轉出,兌換成穩定幣存入數碼錢包。這直接抽走了銀行最廉價的資金來源,迫使它們從更高成本的渠道獲取資金,從根本上摧毀其核心盈利能力。
這兩重打擊形成了一個致命的「死亡螺旋」:支付業務萎縮 -> 存款流失 -> 存貸業務受損 -> 利潤下滑,無力投資新技術 -> 被金融科技公司進一步搶佔市場。這個負反饋循環,對未能及時轉型的傳統銀行而言,幾乎不可逆轉。
量化衝擊:正在發生的財富轉移
這場顛覆並非猜想,而是正在發生的事實。頂級諮詢公司的數據足以讓任何依賴傳統金融的投資者感到恐懼:
- 麥肯錫(McKinsey):金融科技等非傳統機構已搶佔了高達65%的個人國際匯款市場份額,而這部分業務貢獻了銀行業近三分之一的支付收入。
- 波士頓諮詢(BCG):從2010年到2023年,銀行在企業貸款的市場份額已從約90%降至約70%;BCG預測,到2030年,這一數字可能暴跌至30%-35%,其餘將被私人信貸等非銀機構佔據。
- 德勤(Deloitte):僅支付代幣化一項技術,到2030年就將為企業客戶節省超過500億美元的跨境交易成本。這500億美元的節省,對銀行而言就是實實在在的收入損失。
在這場劇變中,最權威的信號來自「股神」巴菲特持續拋售他最愛的銀行股。傳統分析歸因於利率預期,但這只觸及皮毛。更深層的原因是,巴菲特洞察到,銀行最核心的護城河——基於牌照的壟斷地位——正被新技術新科技從根本上被削弱。他拋售的不是股票,而是那個即將被顛覆的舊世界商業模式。
兩個世界的分裂,你站在哪一邊?
我的結論非常清晰:全球金融正在分裂為兩個世界。
「舊世界」:傳統銀行業。 它們的商業模式正被穩定幣和數碼金融從支付和存款兩端不斷被削弱。對於長線投資者而言,持有傳統銀行股可能不再是穩健收息的選擇,而是押注於一個正在被歷史淘汰的模式。未來五到十年,我認為很大機會將見證銀行業大規模的合併潮,弱者將會消失。我們不能低估相關風險。
「新世界」:由受監管的穩定幣、數碼資產交易所和區塊鏈基礎設施構成。 這裡正在誕生新時代的Visa、SWIFT和紐約梅隆銀行。政府的監管為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合法性,聰明錢正在湧入,為其基礎設施地位進行價值重估。這裡蘊藏著未來十年的財富增長機遇。
因此,投資者必須用全新的視角審視自己的資產配置。你需要問自己的問題是:在這場不可逆轉的全球財富大轉移中,我的財富究竟是配置在正在沉沒的「舊世界」,還是駛向未來的「新世界」?
千萬不要小看以上由科技帶動的行業重大改變趨勢。這就好像20多年前,人人都認為電訊業的壟斷性盈利牢不可破,結果科技進步,曾經的巨頭(如電訊盈科)慘跌九成九,當年有多少倚靠電訊股收息退休的公公婆婆欲哭無淚。歷史可能正在重演,只是舞台換了而已。
看好數碼革命,不等於看好比特幣!
當我們清晰地看到數碼資產革命的浪潮不可逆轉時,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擺在所有投資者面前: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應該擁抱所有打著「加密」旗號的資產,尤其是比特幣?
答案是斷然的「不」。
將穩定幣所代表的金融基礎設施革命,與比特幣的投機屬性混為一談,是當下最危險的認知誤區。如果以比特幣作為投機交易項目我沒有意見,因為這是交易員的專業領域;然而如果作為投資工具,那就必須要非常小心。
關於這一點,我會在明天分享的短片詳細說明我的看法,敬請留意。
👇 請點擊免費觀看2025年6月26日星期四 第一集(上)👇
【✨ 追夢問答成長路節目✨ ]
【✨ 追夢問答成長路 - 逢星期四播出 ✨】
在投資的漫漫長路上,我們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的「知識盲區」。您是否曾在市場波動時,腦中閃過一個疑問,卻無從解答?或者,您是否好奇過,其他成功的投資者,他們關注的是什麼?他們又會如何提問?
真正的成長,不僅來自解決自己的問題,更來自觀察和理解「別人問的問題」。 這能讓我們跳出個人思維框架,以數以倍計的速度拓寬認知邊界,窺見專業投資者的思考全貌。
每週一,我會與我的同事集中討論每位提交的問題,並開始蒐集與問題有關的數據和資料,而我更會親自錄製節目《追夢問答成長路》回答你的問題,節目會於每個星期四發佈。
您的每一個問題,都將成為我們共同學習的基石;而社群中每一個精彩的提問,都可能是點亮您下一個投資靈感的火花。
歡迎各位點擊以下按鈕提問,我會在節目中回答。
【每個星期一早上九點前收到的問題,將於接着的星期四節目回答;在星期一早上九點後收到的問題,將於下一個星期四節目內回答。敬請注意】
* 以上圖片均來自互聯網的公開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