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玩完😵財路何在?
25.04.2025
【5分鐘閱讀】
全球化貿易正面臨巨變!新加坡總理黃循財警告:「世貿組織(WTO)框架瀕臨崩潰,規則不再,貿易戰陰霾籠罩!」
中國「世界工廠」輝煌依舊,但美國正豪賭打造超強內需市場,試圖改變遊戲規則。這場中美博弈,將如何影響我們的投資選擇?🧐
📚 核心知識點:
1️⃣ 中國模式的威力:中國憑政府扶持、14億內需市場和產業鏈整合,打造「又平又靚又正」的產品,2024年貿易順差創9,920億美元新高!這套模式讓中國穩坐全球出口王座,但也高度依賴WTO的開放市場。
2️⃣ 美國的策略:美國推高關稅,試圖削弱中國產品的價格優勢,同時刺激內需消費,2024年個人消費佔GDP高達68%。這可能為美股消費板塊帶來機遇。
3️⃣ 投資思維:中港股市與經濟基本面關聯不大,政策才是關鍵驅動力!歷史顯示,經濟疲弱時,股市可能提前反彈,聰明投資者需抓準周期轉捩點。
🔥 引人深思的問題:
- 中國的4萬億產能若失去出口美國市場,會否引發全球價格戰或內需「內卷」?
- 美國的高消費革命能否成功,重奪全球經濟主導權?
- 東盟國家如何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香港投資者能否分一杯羹?
- 2025年,港股、A股、美股,哪個板塊將跑贏大市?
- 貿易戰下,投資者如何搶先佈局,抓住隱藏財路?
💡 危機中藏著機遇! 無論是中國的內需轉型,還是美國的消費革命,財富的秘密就在變局之中。
詳細分析,請繼續觀看Pro 版
【15分鐘閱讀】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震驚宣佈:「全球化貿易的遊戲規則已徹底玩完,未來再無回頭路!」
事實上,世貿組織(WTO)框架瀕臨崩潰,中國「世界工廠」的輝煌看來正面臨空前挑戰!與此同時,美國正全力打造全球獨一無二的高消費內需市場,誓與中國一較長短。
這場貿易戰風暴,將如何衝擊我們的投資組合?2025年,港股、A股、美股,哪個板塊能跑出成為新財路?
我們立刻拆解世貿崩潰的危機與機遇,和你一起搵投資真財路!
世貿規則:中國的崛起基石
世界就是這樣的,對你有絕大利益的規則,當然要熱烈擁護,希望永遠實行,這是維護國家利益的核心!過去數十年,世界貿易組織(WTO)為全球貿易定下穩定規則,而中國是這套遊戲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2024年,中國的貿易順差高達9,920億美元,創下中國及世界歷史新高,遠超美國1947年、日本1993年、德國2017年的通脹調整後紀錄。自1993年最後一次貿易逆差以來,中國連續21年保持順差,出口規模不斷擴大,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
⬆️2025年1月初,彭博報道中國貿易順差達到10,000億美元,創下世界紀錄。(Bloomberg 新聞)
加入WTO後,中國的全球貿易份額從不到3%飆升至超過13%,穩坐全球最大出口國寶座。WTO提供的市場准入穩定性和規則保障,讓中國製造業迅速崛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報告指出,中國可能是WTO成立以來貿易增長的最大受益者之一。這套規則讓中國充分利用社會主義行政主導的強大優勢,打造出世間獨有的「中國模式」,產品做到「又平又靚又正」,拋離大多數國家幾條街,幾乎無人能匹敵!
「中國模式」:席捲全球的秘密武器
什麼是「中國模式」?我在今年1月21日的文章《中國電車模式🔥下個滅門是誰》和2月7日的《中國模式🇨🇳投資機遇/災劫?》已有詳細分享。
簡單重溫一下,這套模式的三大核心:政府政策扶持、龐大內需市場、產業鏈整合。
以人工智能企業DeepSeek為例,中國政府的稅收優惠和研發補貼大幅降低運營成本,助力技術突破,加速國際擴張。14億人口的本土市場提供強勁需求和海量數據,讓企業快速成長並累積國際化經驗。加上中國AI產業鏈的高度整合和充足人才儲備,DeepSeek在成本控制和技術創新上保持領先,全球市場份額穩步提升。
這套模式,中國獨有!過去幾年,電動車、太陽能板、家居產品、家電等行業全線採用這套玩法,風靡全球。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電動車出口佔全球市場的60%,遠超其他國家。從某個角度看,若運用得好,計算精準,這套模式確實拋離資本主義社會的產業模式。中國模式的成功,讓中國從全球貿易中賺取海量資本,再重複這套玩法,幾何級提升產能和全球影響力。
東盟貿易:美國的錢,中國的貨
對美國貿易我們先不談,就看看亞洲東盟的貿易,中國簡直贏到開巷!
2024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逼近1萬億美元,超越美國和歐盟,成為東盟最大貿易伙伴。更誇張的是,中國對東盟的貿易順差高達2,000億美元。越南、泰國、柬埔寨等國對中國全線錄得巨額貿易逆差:
- 越南:逆差631億美元(中國出口1,618億美元,進口987億美元)。
- 泰國:逆差320億美元(中國出口1,058億美元,進口738億美元)。
- 柬埔寨:逆差117億美元(中國出口135億美元,進口18億美元)。
⬆️ 根據中國官方數字,2024年中國對東盟出口(人民幣4.2萬億)增長13%,相反從東盟進口(人民幣2.8萬億)只增長3%。(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東盟使團網站)
有趣的是,越南、泰國、柬埔寨哪有實力承擔這麼大的逆差?他們的錢從哪來?答案是:美國!這些國家對美國全線有貿易順差:
- 越南:順差1,235億美元(出口1,366億美元,進口131億美元)。
- 泰國:順差460億美元(出口660億美元,進口177億美元)。
- 柬埔寨:順差130億美元(出口134億美元,進口3億美元)。
簡單來說,東盟國家向美國出口賺大錢,然後用這些美元向中國買「又平又靚又正」的產品。對美國來說,東盟產品有絕對吸引力;但對中國來說,東盟產品吸引力有限。中國的產品放眼全球,哪個市場不歡迎?這套貿易循環讓中國穩佔上風。
美國的「圍牆」與世貿崩潰
站在中國的立場,WTO規則是賺取近1萬億美元貿易順差的核心,必須死抱不放!但美國偏偏要改遊戲規則。
正如我4月8日文章提到,特朗普2.0的「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核心,是打造全球獨有的高消費高內需市場,只有做到這點,才能與中國爭一日長短。否則,世界銀行預測,若現有規則不變,中國可能在2028至2030年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美國眼見中國的貿易優勢威脅其地位,決定「搏一鋪」。既然中國產品「又靚又正」無法撼動,那就從「平」入手——加徵關稅推高中國產品價格,逼消費者考慮其他選項,為美國工業爭取喘息空間。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四月初演講警告,向國民說明對全球化終結和潛在全球貿易戰爆發的嚴重擔憂。 他解釋說,由於美國放棄了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轉而採取單獨的互惠關稅政策,這標誌著一個保護主義抬頭、規則被削弱的新時代。 美國採取了新的「一國一國」的對等關稅做法,這完全是拒絕世貿組織框架的表現。其他國家也可能像美國一樣,將基於狹隘的自身利益行事放棄世貿組織,按照自己偏好的條款進行貿易,「一國一國」地進行,這將對所有國家造成麻煩。
⬆️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4月4日透過影片,親自向國民說明「對等關稅」可能造成的衝擊,呼籲做好心理準備。(截自黃循財YT影片)
中國產能的危機:從出口到內卷
中國的經濟引擎高度依賴出口,2025年第一季數據顯示,出口製造業貢獻了經濟增長的40%。但隨著貿易壁壘升級,中國約4萬億的產能正面臨挑戰。若美國市場關閉,這部分產能只能轉向歐洲、中東、東盟等地。但工廠的固定成本極高,生產不能停!若一兩個月找不到買家,還能捱得住;但到第三個月,企業可能開始恐慌劈價,只求回本,甚至只求生存,慢慢引發全球廉價高質產品的傾銷。
其他國家的產品根本無法匹敵中國的「又平又靚又正」。若美國經濟減速拖累全球,各國政府可能加速築起保護壁壘,防止中國產品衝擊本土就業。歷史告訴我們,圍牆一起,難以拆除——2018年特朗普對中國加徵關稅,拜登政府上台後照收不誤,甚至還在加碼。長此以往,中國的出口引擎可能受創。
更麻煩的是,過剩產能可能轉向國內,加劇內需市場的「內卷」。中國近年已出現輕度通縮,若惡性通縮發生,消費者更不敢花錢,內需市場將雪上加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2024年中國的消費佔GDP比重僅38%,遠低於美國的68%。因此,中國現正面對一個艱巨任務:在問題爆發前大力刺激消費。
⬆️2025年3月5日總理報告說明要整治內卷式競爭。(有線電視新聞)
內需挑戰:中國人的儲蓄DNA
刺激內需,說易行難!這是中國一直以來的痛點。正如馬雲六七年前與前總統克林頓對談時一矢中的:中國人喜歡儲蓄,防患意識特別重,危機來時總能捱過去;美國人則愛「先使未來錢」,自己賺不夠,還要「洗別人的錢」。中國家庭平均儲蓄率約30%,遠高於美國的5%。這套「積穀防饑」的思維,讓中國難以快速打造高消費內需市場。
但危機亦是機遇。若貿易戰加劇,中國政府可能大刀闊斧刺激內需,消費板塊有望成為2025年A股和港股的亮點。零售、旅遊、醫療保健等行業,可能受益於消費券、大型補貼等政策。彭博社預測,2025年中國消費品零售總額可能增長6.5%,電商和本地服務業尤其突出。若更大型的內需政策落地,這些板塊或將跑贏大市。
⬆️ “養兒代老,積谷防飢”是我們中國傳統智慧,原文出自元·高明《琵琶記·牛小姐諫父》:「爹爹,正是養兒代老,積谷防飢」。上圖為香港60年代家庭計劃指導會的廣告。
美國高消費革命:美股的財路
反觀美國,特朗普2.0政策正試圖點燃高消費革命。正如馬雲所說,中國人賺10元只花4元,6元存起來;美國人賺10元花10元,還要交3元稅。特朗普的計劃是讓美國人免交這3元稅,再多賺5元,消費力從10元飆至20元!若這場革命成功,美國消費市場的持久性將遠超中國。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個人消費支出佔GDP的68%,遠高於中國的38%。
若美股因貿易戰波動回調,消費品和科技板塊可能又成為投資焦點。這一點我們日後再詳細討論。
⬆️ 美國零售銷售佔整體國民生產總值接近七成,是主宰經濟增長的大動力。
買家話事:誰能笑到最後?
全球貿易的終極法則是:誰是買家,誰就握有最大話語權,但前提是不能過分倚賴單一賣家!中國憑藉「又平又靚又正」的產品席捲全球市場,深受各地歡迎,但其挑戰在於對WTO開放市場的高度依賴。反觀美國,正通過保護主義政策,試圖重奪買家的主導地位。這場中美之間的貿易博弈,將重塑全球經濟格局,香港投資者必須密切留意,搶佔投資先機。
投資市場從不等人!當美國經濟顯露疲態,股市往往率先下跌,但歷史經驗顯示,股市通常在經濟明顯減速的最後三分之一階段開始反彈,周期也在此刻悄然轉換。聰明的投資者不會等到經濟全面復甦才入場,而是提前在轉機來臨前佈局。更重要的是,經濟疲弱不一定要進入官方認定的衰退才算數。只要經濟出現明顯減速,在周期學上已足以構成轉變,而這種轉變往往帶來股市的大幅波動,孕育投資機會。
更關鍵的是,中港股市與經濟基本面的關聯並不緊密。過去20年,中港股市與中港經濟增長的相關係數低於0.4,統計學上幾乎無顯著關係。事實上,中港股市更多受政策導向驅動,而非純粹依賴經濟數據。經濟差或市場預期悲觀,股市可能大升特升;經濟好、企業業績亮眼,股市卻可能跌到無影!這點對投資者至關重要,必須打破「經濟好股市必升」的投資傳統思維。
2025年,貿易戰陰霾籠罩全球,但危機中總藏著財路!你準備好迎接這場變局,搵到屬於你的財路了嗎?
* 以上圖片均來自互聯網的公開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