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戰略🔥看不懂就清袋?
24.06.2025
【5分鐘閱讀】
2025年6月,全球市場在伊朗危機的陰影下瑟瑟發抖。
主流媒體鋪天蓋地渲染著世界大戰的恐懼,油價飆升的預言讓人心驚膽戰。事實上,當你昨天站在市區蜆殼加油站,已看到油價牌上的數字上升了(油公司又偷步加價),有一種錢包瞬間被掏空的感覺。
⬆️ 無線新聞報道由於以色列伊朗戰火香港油公司偷步加價 (2025-6-23 無線新聞)
然而,如果你一直關注我的分析,這一切並非突如其來的災難,而是早已寫好的劇本。
6月20日,文章《沉迷聯儲局迷霧,還是看穿特朗普棋局?》就明確說明,這場危機不是什麼「黑天鵝」,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外科手術」。它的目標不是引發戰爭,而是重塑石油格局,讓美國牢牢抓住全球經濟的命脈。
接下來的事實一步步證明我們的方向正確。美軍空襲伊朗核設施,伊朗倉促今天同意暫時停火,油價衝高後迅速回落——這一切如我們所料。
當市場分析師被恐懼蒙蔽,預測油價要飆到120美元時,我在星期天的短片冷靜地分享:特朗普的真正意圖是透過短暫危機,示範他的升級版極限施壓,換取長期的油價穩定和通脹控制。儘管短暫市場波動在所難免,但切勿動搖中長線看法。
事實上,這不僅是對伊朗的打擊,更是對歐洲的規訓、對中國的警告,最終指向一個驚天目標:建立一個現代化的「美國朝貢體系」,以此解決美國債務危機,重塑全球霸權。
這場棋局,你看懂了嗎?看不懂的人可能只能在恐懼與貪婪中被動搖擺,看得懂的人將握住財富密碼,抓住時代機遇的重要入場券!
詳細分析,請繼續觀看Pro 版
[短片預期於2025-6-25星期三完成,會以獨立電郵發送】
【15分鐘閱讀】
油價的終局——通縮的豪賭
伊朗危機的核心,不是戰爭,而是油價(當年老屈伊拉克理由其實都差不多)。媒體喊著中東戰火會讓油價飆升,但特朗普想的恰恰相反:他要用短期危機換長期穩定。危機前,全球石油市場已經供過於求,OPEC+有500萬桶/天的閒置產能,美國自己也是能源大國。油價衝高只是暫時的,特朗普要的是戰後把伊朗的石油重新丟進市場,壓低價格。這是一場豪賭,但勝算極高。
在伊朗危機爆發前,全球石油市場的供需格局早已埋下伏筆。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僅為每日80萬桶,遠低於前幾年的水平。與此同時,非OPEC+國家的產量增長卻達到每日150萬桶,市場已呈現供應過剩的跡象。OPEC+手中握有超過500萬桶/天的閒置產能,這是一張隨時可以打出的王牌。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2025年的日產量已突破1300萬桶,超越沙特和俄羅斯,成為市場的穩定器。這種充裕的供應背景下,伊朗危機引發的油價上漲注定是曇花一現。
⬆️ 國際能源總署總部
特朗普的算盤很簡單:他不需要油價長期高企,因為那會推高通脹,讓美國民眾怨聲載道。他要的是短暫的震盪後,迅速恢復穩定,甚至進一步壓低價格。
伊朗在制裁下的石油出口被壓制到每日50萬桶,苟延殘喘。然而,一旦伊朗失去製造核彈能力或真正放棄製造核武,美國才安心鬆綁制裁,伊朗就有能力在短期內將出口提升至每日200萬桶,長期潛力更是高達每日400萬桶。這是什麼概念?想像一下,這相當於一個中型產油國突然「復活」,將大量廉價石油傾瀉進市場。在需求疲軟的2025年,這將對油價構成打擊。
歷史給了我們清晰的證據。2016年伊朗核協議生效後,伊朗石油出口在一年內從100萬桶/天激增至250萬桶/天,油價隨即從60美元跌至40美元。對美國來說,這是天賜良機:通脹壓力消失,消費者信心回升,特朗普在選民面前的形象更加光輝。
⬆️ 2023年數據伊朗91%石油出口到中國,對比在2017年被美國制裁前多元出口地完全不同,出口量不及產能的15%。
正如我過去文章多次提及,特朗普從不關心經濟學家嘴裡的「核心通脹率」,他只在乎美國民眾在超市和加油站的真實感受。油價是通脹的放大器,從運輸成本到食品價格,無不受到它的牽動。他的目標很明確:只要他在2025年8月中前,將油價壓在80以下的低位,通脹看起來就「沒那麼糟」。這不是經濟學,而是政治學——一場為美國民眾錢包服務的豪賭。
油價下跌不僅影響美國國內,還將重塑全球經濟格局。對依賴石油出口的國家如俄羅斯和沙特來說,這是噩夢,它們的財政收入將大幅縮水。而對石油進口國如日本、印度來說,卻是意外之喜。他們正是美國最主要的貿易夥伴!
只要油價持續回落,我們在好幾集之前提及的,特朗普的最後一塊拼圖“減息”就有可能加快實現。
規訓歐洲——轟炸機背後的貿易訊息
伊朗危機不只針對伊朗,還敲打歐洲。歐盟近年喊著「戰略自主」,但危機一來,他們只能乾瞪眼,看美國解決問題。這就像你家停電,只能求鄰居幫忙修,然後鄰居順便要你多付點電費。特朗普用B-2轟炸機告訴歐洲:你們的安全靠我,貿易談判就得聽我的。這是一場赤裸裸的權力遊戲。
⬆️ 美國B2轟炸機
「戰略自主」是歐盟近年來的熱門口號,布魯塞爾夢想著在全球舞台上獨立行走,擺脫對美國的依賴。然而,伊朗危機無情地撕下了這層面紗。當中東戰火威脅到歐洲的能源安全時,歐盟除了焦慮等待,毫無還手之力。歐洲的軍事力量在F-35戰鬥機、情報系統、戰略空運等關鍵領域嚴重依賴美國,北約的指揮體系更是離不開美軍支持。這場危機,讓歐洲的「自主」夢碎得一乾二淨。
特朗普政府深諳此道。在貿易談判中,他威脅對歐盟商品徵收50%關稅,這對以出口為命脈的德國等國是致命打擊。歐盟官員憤怒不已,但敢怒不敢言。為什麼?因為伊朗危機提醒了他們:沒有美國的安全保障,歐洲將面臨難以承受的風險。特朗普用B-2轟炸機傳遞的訊息再清晰不過:你們的安全靠我,經濟利益就得讓步。
這是一種精心設計的交易邏輯。美國既是貿易爭端的製造者,又是安全危機的解決者。歐洲被迫在經濟利益和安全需求間權衡,最終只能選擇妥協。
美國現代朝貢體系——霸權的終極解藥
特朗普的所有動作——打伊朗、壓歐洲、鬥中國——都指向一個目標:打造「美國朝貢體系」。這就像古代帝國,讓藩屬國交保護費。進入美國市場要交關稅,想安全就買美國國債。這不僅解決美國的債務危機,還讓霸權更穩固。這是他的終極解藥,而我們正站在歷史的轉折點。
在特朗普的藍圖中,「美國朝貢體系」是一個為21世紀量身定做的霸權模式。進入美國市場的權利不再是免費的午餐,而是需要支付「過路費」——關稅;享受美國的安全保護,則要獻上「貢品」——購買美國國債。這與古代帝國的朝貢制度如出一轍,只不過工具從黃金換成了美元,從武力威懾升級為經濟壓迫。特朗普的目標很明確:用這一體系,讓全球為美國的債務危機買單,重塑霸權的根基。
你有沒有想過,這種模式有多高效?它不需要美國改變內部結構,只需外部世界「自願」配合,就能讓美國永遠站在食物鏈頂端。這是一場不流血的征服,而我們都是見證者。
傳統經濟學家批評關稅會損害經濟增長,但特朗普從不在乎GDP的數字遊戲,他要的是真金白銀的財政收入。2024年,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帶來了超過500億美元的收入,直接用於彌補聯邦赤字。如果將這一模式擴大到全球,關稅收入可能以萬億美元計。這是一種強制性的財富轉移,讓盟友和對手一起為美國的債務買單。
⬆️ 距離特朗普延期的對等關稅到期日只有約兩個星期,全球焦點將又回到貿易談判上。
想像一下,歐洲、日本、甚至印度,都不得不接受更高的關稅,只為保住美國市場的份額。這些錢最終流進美國財政部,變成軍事開支和基礎設施的資金 - 這種「搶錢」方式比印鈔票還要高明。
一旦「美國朝貢體系」成型,它的影響將遠超我們的想像。美國不僅能用別人的錢解決債務問題,還能通過控制全球貿易和金融規則,鎖定霸權地位。盟友會抱怨,但不敢反抗;對手會抵制,但無力翻盤。這是一個自我強化的循環,只要危機不斷,美國就永遠是贏家。
結語:看穿劇本,掌握先機
2025年6月的伊朗危機,是特朗普棋局的關鍵一步。他用「瘋子理論」和強制性外交,規訓伊朗、壓服歐洲,為「美國朝貢體系」奠基。投資者若看不清這盤棋,只會在恐懼與貪婪中迷失。看懂的人,將搶先一步,抓住財富;
所以,跟隨我們走過過去幾年的朋友都已認清一個事實:投資這場航行,美國是永遠的燈塔,這個航向在看見未來不會改變。
但我們絕不甘心只做一名普通的乘客,滿足於市場普惠給大眾那7-9%的平均回報。
我們要做的是我們財富船長,是領航員。我們的使命,正是憑藉對投資周期的精準解讀,看穿迷霧,預判風向,從而避開暗礁,在更小的風險下,駛向那片回報遠超平均水平的、屬於勝利者的黃金航道。
【✨ 全新欄目・追夢問答成長路 - 將於6.26 星期四首播 ✨】
在投資的漫漫長路上,我們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的「知識盲區」。您是否曾在市場波動時,腦中閃過一個疑問,卻無從解答?或者,您是否好奇過,其他成功的投資者,他們關注的是什麼?他們又會如何提問?
真正的成長,不僅來自解決自己的問題,更來自觀察和理解「別人問的問題」。 這能讓我們跳出個人思維框架,以數以倍計的速度拓寬認知邊界,窺見專業投資者的思考全貌。
每週一,我會與我的同事集中討論每位提交的問題,並開始蒐集與問題有關的數據和資料,而我更會親自錄製節目《追夢問答成長路》回答你的問題,節目會於每個星期四下午發佈。
您的每一個問題,都將成為我們共同學習的基石;而社群中每一個精彩的提問,都可能是點亮您下一個投資靈感的火花。
歡迎各位點擊以下按鈕提問,我會在節目中回答。
【每個星期一早上九點前收到的問題,將於接着的星期四節目回答;在星期一早上九點後收到的問題,將於下一個星期四節目內回答。敬請注意】
* 以上圖片均來自互聯網的公開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