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真的回來了!
21.02.2025 (星期五)
[5 分鐘閱讀版本]
還記得2020年的那個秋天嗎?你的太太(老公)或許正在刷著淘寶,準備搶購雙十一的優惠,而你則盯緊著那場轟動全球的IPO——螞蟻集團。一切似乎都順理成章,投資者摩拳擦掌,市場熱情高漲,準備迎接這場科技與金融的盛宴。
然而,就在上市的前一刻,一紙監管通知,螞蟻集團IPO撻Q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所有投資人目瞪口呆,股市瞬間震盪,彷彿一場財富盛宴被硬生生掀翻在地。
回頭看,阿里巴巴曾經是無數中產投資者的財富象徵,股價一度飆破306元,市值驚人。然而,隨著監管風暴、地緣政治變局,以及市場信心動搖,這位電商霸主的股價一路狂瀉,跌破58元,而馬雲本人也幾乎從公眾視野中消失。
2025年2月17日,一個重要轉折點出現了。在北京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馬雲罕見現身,並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握手。這一畫面不僅標誌著馬雲的回歸,更向外界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阿里巴巴與國家發展方向重新契合,前景值得期待。近日,阿里巴巴股價已逼近三年高位,顯示市場信心正在回暖。我自2021年起多次撰文表示,阿里巴巴是一家極具實力的企業,其低谷並非源於內在缺陷,而是外部因素的影響。如今,隨著政策環境逐步明朗,這家企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過去幾年,阿里巴巴如何從低谷走向復甦?2020年螞蟻集團上市受阻,反壟斷調查接踵而至,馬雲選擇低調行事,但他早年為公司設定的「活百年」穩健架構發揮了關鍵作用。手握約4000億人民幣現金儲備,淘寶與天貓穩固電商領先地位,阿里雲憑藉AI技術躋身全球前三,菜鳥網絡通過智能化升級物流效率。這些業務重整並非偶然,而是源於實力與遠見。當政策轉向支持科技企業,阿里巴巴迅速抓住機遇,股價回升便是市場的肯定。但為何政策對中國企業如此重要?西方估值方法為何難以適用?
投資中國股票有何智慧?我常建議:投資比例不應超過總資產的25%,切勿迷信技術分析(如果你只有半桶水),國家政策才是共富關鍵。2024年領導人提出「中國特色價值投資」,相關股票一年回報達50-60%,遠超恒指。如今國債收益率回升至1.4%,經濟復甦信號明顯,是否意味著大機會已至?中產投資者如何把握?
馬雲如何帶領阿里巴巴走出困境?政策與投資有何關聯?對中產進行金融部署時的思維有何啟發?
想知道更多?請繼續收看Pro版。
[15 分鐘閱讀Pro版本]
還記得2020年的那個秋天嗎?你的太太(老公)或許正在刷著淘寶,準備搶購雙十一的優惠,而你則盯緊著那場轟動全球的IPO——螞蟻集團。一切似乎都順理成章,投資者摩拳擦掌,市場熱情高漲,準備迎接這場科技與金融的盛宴。
然而,就在上市的前一刻,一紙監管通知,螞蟻集團IPO撻Q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所有投資人目瞪口呆,股市瞬間震盪,彷彿一場財富盛宴被硬生生掀翻在地。
馬雲與他創立的阿里巴巴,曾是無數中產家庭眼中的財富象徵——股價一度超過306元,市值令人驚嘆。可惜,隨後幾年,因外部環境的變化,阿里巴巴經歷了挑戰,股價從高位跌至58元左右,馬雲本人也鮮少露面,市場信心隨之受到重大影響。
然而,2025年2月17日,一個重要轉折點出現了。在北京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馬雲罕見現身,並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這一畫面不僅標誌著馬雲的回歸,更向外界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阿里巴巴與國家發展方向重新契合,前景值得期待。近日,阿里巴巴股價已逼近三年高位,顯示市場對其信心正在回暖。自2021年起,我發表了多篇文章說明我是他的忠實粉絲,我始終相信阿里巴巴是一家有實力的企業,其低谷並非源於內在缺陷,而是外部環境的影響,他本身有能力重新捱到出頭天。如今,隨著政策逐步明朗,這家企業迎來了新的春天。
從高峰到低谷
正如我在幾年前YouTube短片中分享,2020年馬雲在上海一次公開活動中,對金融監管提出了一些“建議”,隨後螞蟻集團的上市計劃被暫緩,阿里巴巴也面臨反壟斷調查。這一系列事件猶如連鎖反應,導致公司股價從300多元的高點一路下滑至60元左右。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這就像精心挑選了一套房子,卻眼睜睜看著房價在三年內縮水80%,令人無奈又迷茫。
在這段時間,政策環境的調整對科技行業帶來了深遠影響。電商、支付、雲計算等阿里巴巴的核心業務無一不受關注,市場信心因此受到考驗。馬雲本人則選擇了低調行事,有傳言他前往日本從事農業技術研究,或投身教育事業,彷彿暫時退出了公眾視線。我過去幾年文章也有說過,他這一切都是為了公司好,為了大局着想,而他與阿里巴巴的聯繫從未真正斷開。與此同時,外部壓力也促使阿里巴巴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業務結構,為未來的發展默默蓄力。
這段「低谷期」並非終點,而是過渡。馬雲早年曾為阿里巴巴設定了一個宏大目標——成為一家能活百年的企業。他設計的穩健架構與保守財務策略,在這段艱難歲月中成為支撐公司的重要基石。即便面對挑戰,阿里巴巴始終保持著數千億人民幣的現金儲備,這不僅是其抵禦風浪的底氣,也為日後的轉型與機遇埋下了伏筆。
業務重整與蓄勢待發
過去幾年,阿里巴巴並未因外部壓力而停滯,反而在業務上進行了全面重整,為今日的機遇奠定了堅實基礎。
首先,在電商領域,淘寶與天貓仍是中國市場的領頭羊。根據2023年行業數據,淘寶與天貓佔中國電商市場份額約42%,雖然較2021年的52%有所下降,但在2024財年第四季度,淘寶天貓集團實現商品交易總額(GMV)雙位數增長,618促銷活動更錄得顯著回升。面對監管要求,公司積極調整運營模式,例如優化商家服務、提升消費者體驗,並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財報顯示,2024財年顧客管理收入(CMR)增長5%,88VIP會員數量達到了4900萬,實現了雙位數增長, 反映出用戶體驗改善帶來的收益。這些舉措不僅穩住了核心業務,也使其在與拼多多、京東等競爭對手的較量中保持領先地位。對普通消費者而言,這就像您常用的超市不斷升級服務,讓購物更方便、更實惠。
其次,雲計算業務成為阿里巴巴重整中的一大亮點。阿里雲在過去幾年中加大研發投入,其自研AI模型「通義千問」(Qwen)在2023年推出後,已於2024年升級至Qwen 2.5版本,據稱性能超越國際競爭對手DeepSeek。阿里雲在全球雲計算市場穩居前三,僅次於亞馬遜AWS同微軟Azure。根據阿里巴巴剛剛發布2024財年第三季度的財報, 阿里雲的AI相關產品收入實現了連續六個季度實現三位數的同比增長。這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對未來數字經濟趨勢的精準把握。對我們中產家庭而言,這就像家中添置了智能設備,生活效率大幅提升,而阿里雲正通過技術賦能金融、零售同物流等行業。
物流領域同樣迎來升級。菜鳥網絡在這幾年加快了智能化建設,通過AI與大數據優化配送效率,並擴展了全球物流網絡。截至2024年,菜鳥已在全球28個地區設立數據中心同物流節點,覆蓋東南亞、中東同歐洲市場。根據202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菜鳥收入達246.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主要得益於跨境履約解決方案的提升。即便在過去疫情與政策調整的雙重壓力下,菜鳥依然保持穩健增長,2023財年收入達556.8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76%,全年處理包裹量顯著提升約(約150億個),為電商業務提供了強大支撐。這就像您網購時包裹送達越來越快,背後正是物流體系的不斷進步。
更重要的是,馬雲早年為阿里巴巴設計的長期架構,在這段時間展現了其價值。他曾提出「讓公司活102年」的願景,並為此建立了一套分散化管理與穩健財務的體系。即便馬雲本人淡出,公司依然能依靠專業團隊高效運轉。截至2024年,阿里巴巴手握約4000億人民幣的現金儲備,這一保守策略使其在低谷期避免了資金鏈危機,並有充足資源投入新興領域,例如人工智能與全球化業務。這就像一個家庭在平時精打細算,關鍵時刻才能拿出積蓄應對挑戰或抓住機會。
這些重整與積累,讓阿里巴巴在政策環境明朗後迅速迎來轉機。2024年,政府完成對公司的調查,螞蟻集團整改也基本到位。2025年2月,馬雲在國家領導人主持的座談會上現身,這一肯定標誌著外部阻力已消退。阿里巴巴的實力與準備,使其有能力抓住AI時代與政策支持的雙重機遇,股價近日逼近三年高位,正是市場對其前景的認可。
正如過去多次說明基本面有多好是沒有用,中國企業必須要有政策支持,而在香港的股票特別是非央企更必須要有外資的加持,股價才能出現突破。因此,阿里巴巴一直不只是欠東風,而是整個港股市場根本就沒有風。現在,風有了,還要正正吹強烈東風。
投資中國股票學到的智慧
馬雲與阿里巴巴的故事,不僅是企業復甦的範例,更為我們中產投資者提供了反思機會。投資中國股票,特別是港股,有其獨特邏輯,盲目套用西方方法往往事倍功半。
首先,風險控制至關重要。無論多看好中港股票這類新興市場資產,投資比例不應超過總資產的25%。這就像買房時不把所有積蓄壓在一套樓上,留有餘地才能應對不確定性。其次,切勿迷信西方的估值方法來判斷中國企業。中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企業的成功除了自身實力,更取決於國家政策的導向。西方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估值邏輯,例如單純看市盈率或現金流,在中國往往不適用。阿里巴巴的起伏就是明證——政策環境的變化,比財報數字更能決定其命運。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如果您不是全職交易員,沒有世界級導師的長期指導,也缺乏專業訓練,切勿輕易依賴技術分析。我見過太多散戶,只擁有半桶水的技術分析,就夢想在歷史低位買入、高位賣出,結果要麼過早離場,要麼在低位買少量後追高補倉,最終損失慘重。這些故事過去屢見不鮮,未來也難免重演。除非您有交易員的時間與資源,否則追求短期波動的利潤,不如專注中期趨勢(針對中港股票,投資時期不應該太短,也不能太長)。
國家政策的支持往往有跡可循。例如,2024年1月,習主席明確提出「價值投資」的中國特色方法,我在2024年1月19日、23日和26日,發表了三篇文章:《習一錘定音,港股未來!》、《中港股市,全新玩法(背景篇)》和《中特估2024,逐漸成形》解讀這一理念,強調政策導向下的中國投資機會是中特股2.0。過去一年,相關股票表現遠超恒生指數,隨手挑選一隻也能獲得50%至60%的回報。這正是政策力量的體現。如今,國家領導人在座談會上鼓勵民營企業與科技企業大顯身手,政策明顯傾向支持這類企業,相關風險大幅降低。
*以上圖片均來自互聯網的公開來源
事實上近一兩個月,國家在房地產領域推出大量維穩措施,人民幣一年期與兩年期國債收益率從低位0.9%持續回升並穩步向好到1.4%。這反映出國內經濟正在恢復元氣,投資者信心逐步增強,為實現5%的經濟增長目標奠定了基礎。
要知道特朗普對中國的政策已全面展開進攻,10%關稅已經正式實施,稍後還有大量不利於外貿政策,這些將會全面削弱中國在2024年唯一的增長引擎 - 出口,因此中國必然會在其他地方全力推動經濟增長,對內的政策持續放鬆,想盡一切辦法加大力度推動內部消費。之前文章說過中國人不像美國人喜歡先洗未來錢,最喜歡積谷防飢。因此,要推動內需難如登天,除非人民對經濟前景充滿信心,手上有大量閑錢,或企業家上用一些創新的方法突破思維才有可能。相信這就是習主席叫所有企業家是時候發揮他們的實力,已到了大顯身手的時機了。
中國的政策有一個特點:經濟平穩時,往往是內部整頓的時機;當外部挑戰顯現時,則會團結一致,轉向放鬆與刺激。正如中醫調理身體,風平浪靜時修補內在,風高浪急時全力應對。這正是當前政策轉向支持民營科技企業的背景。
馬雲回來了
從2020年的低谷到2025年的復甦,馬雲與阿里巴巴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股價從60元回升至今天137元,AI時代的到來與政策環境的明朗,讓這家企業迎來了新的起點。過去幾年的業務重整與穩健財務策略,顯示出馬雲「活百年」的遠見不僅是口號,更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自2021年起,我始終對阿里巴巴抱有信心,並非因為它完美無缺,而是因為它擁有穩固的實力、長遠的眼光與充足的資源。如今,外部阻力已消退,國家政策的支持為其插上了翅膀。
一名優秀的交易員,會根據市場信號果斷買入;同樣,會根據市場信號,毫不猶豫地賣出;一名出色的股票分析師,會在市場價格遠低於企業內在價值時選擇進場;而當市場價格遠超估值時,他會冷靜離場,實現收益。
然而,我們並非全職交易員,無法擁有捕捉市場最高點與最低點的敏銳能力,這類獲利機會,不妨留給專業交易員去把握;我們也不是全職股票分析師,難以精準計算企業估值並從中尋找絕佳的低價機會,這種精妙的投資之道,就交給分析師去實現吧。
作為中線投資者,如果您因國家領導人的政策指引而加大投資,那麼您是否想過,在何種情況下應減持這些資產?
這一點至關重要,是每位中線投資者必須深入思考的核心問題。相信,您的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
* 以上圖片均來自互聯網的公開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