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息時代,中國即將出現?
2024年12月17日
當提到「零利率」,你會聯想到什麼?是經濟大衰退、投資機會,還是前所未見的危機?
目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前所未有的關鍵轉折點:國庫債券息率急速下跌、內部消費持續低迷、出口面臨重重壓力。因此,為何我會認為「零利率時代」可能會在2025至2026年間降臨?
日本「失落的三十年」與阿根廷的經濟崩潰,這兩個實際案例揭示了利率變動背後所潛藏的深層危機。而當零利率時代來臨,中國的股市、房地產與債市又將如何受到影響?哪些板塊將成為投資者在逆境中的新機遇?
我們從官方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及相關金融經濟數據來看,中國經濟可能正步入近代未曾經歷過的挑戰時期,2025年將會是中國及香港極為艱苦且充滿挑戰的一年。根據最新趨勢,我認為中國有可能於2025年至2026年間實施零利率政策,屆時中港股票市場的某些板塊將會迎來不同的投資機遇。
一個國家的經濟走勢,往往可以通過利率波動作出初步判斷。在一般情況下,若利率大幅回落,尤其是出現懸崖式急跌,這通常意味著經濟進入不景氣,資金需求疲弱,通脹壓力消失,央行會持續大幅減息以刺激經濟,導致短期到長期的國債息率急速下跌,資金湧入債券市場尋求避險。
例如日本的「失落的三十年」就是一個典型案例。1990年代初期,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後,房地產及股票市場崩潰,導致日本經濟陷入長期低迷。日本央行大幅減息至接近零的水平,並保持了長時間的寬鬆貨幣政策,短期及長期國債息率皆大幅下跌,儘管資金湧入債市避險,但當時實體經濟的投資意願仍然疲弱,經濟增長持續低迷。
相反,若利率突然大幅攀飆升至歷史高位,這往往象徵著經濟崩盤,資金瘋狂流出金融體系,貨幣急劇貶值,而央行政府幾乎無力回天。
阿根廷便是一個鮮明的例子。2018年,阿根廷經濟危機爆發,通脹飆升、外債壓力巨大,導致央行被迫將基準利率上調至40%以上以穩定匯率,但效果卻適得其反。高利率加劇了經濟衰退,資金迅速流出,導致阿根廷貨幣比索大幅貶值,最終不得不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援助。
目前,中國正經歷類似第一種情況(但中國情況相對日本較好),現在中國國庫債券息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劇下跌,通脹維持了一段近乎通縮的水平,大量房地產公司出現資不抵債,房地產市道非常低迷,內部消費相當疲弱。
今年5月,當2年期中國國債利率仍維持在2%時,我已在文章《特別國債爆升,大有問題?》中指出,大量專業投資者選擇瘋狂買入超長期國債,寧願接受長期年回報不到每年2%,也不願意進行其他投資,這顯示出市場對經濟前景極為悲觀。我當時預測中國經濟將面臨困境,股票市場風險不容忽視,而中國政府必將推出更多刺激經濟的措施。
隨後,中國股票市場從5月份3200點急跌至9月的2700點,這也是2023年的政策底部。同時,恒生指數也從20,000點急速下跌至16,000點。這時候,2年期債券息率已跌至1.3%。
在9月,中央突然表示經濟面臨新形勢,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推出大規模的刺激措施,令股市出現30%的反彈,2年期債券息率從1.3%反彈至1.6%,反映當時投資者對救市措施的信心。此外,中央逐步取消房地產限購政策,令一手樓市銷售開始反彈,樓價跌幅逐漸收窄。
然而,隨著特朗普當選,中國國庫債券息率再次崩塌,僅一個月時間便由1.6%急跌至1.17%,跌幅達30%。其他年期的債券也出現類似情況,5年期利率從年初的2.4%下跌至1.4%,而10年期利率更由2.6%下跌至1.7%。而相關跌勢直至今天依然沒有停止。如此急速及全面的跌幅顯示,中長期資金也正湧入債市避險,連這些投資者也缺乏對中長綫實體經濟的投資興趣,寧願接受及鎖定微薄的長期回報,這在中國近代歷史中極為罕見。
根據最新數據,中國11月零售銷售年增僅3%,創三個月新低,甚至低於市場最悲觀的預期。儘管政府推出家電及汽車購買補貼,但消費數據仍反映出刺激政策的侷限性。化妝品銷售年減26%,衣物、珠寶、飲料及煙酒等非必需品亦出現明顯下滑。我在多篇文章已說明,中國人秉持「積谷防飢」的天性,面對疫情後的經濟壓力和未來的不確定性,消費意願自然受到抑制。再加上各個省市正要面對財政挑戰,房地產價格持續低迷摧毁了市民一直認為最可靠“冇得輸”的財富資產,整個氛圍不利於推動消費。除非普遍市民突然發橫財,或如10多年前一般賺錢輕易,否則要大幅刺激內需,難如登天。
另外,工業產出增長5.4%,顯示製造業表現優於消費端。但這種強勢恐怕難以持續,因為特朗普已宣布將於一月起對所有中國進口產品加徵10%關稅,許多企業不得不提前生產以避開新關稅。除此之外,歐洲經濟也開始步入衰退階段,這將進一步衝擊中國35%的出口市場。綜合這些因素,2025年的出口增長前景並不樂觀。
在內需疲弱、出口受壓的背景下,中國要維持5%的經濟增長實屬困難。近期新華社也發表評論,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更注重「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全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可接受,這或許是在為未來更低的增速預先鋪路。
我可以斷言,目前中央推出的所有刺激政策對內需的提振效果有限,根本原因在於房地產價格僅是逐步穩定而非回升。只有當樓價回暖、居民財富感提升,工資穩步增長,並帶來就業穩定,內需才有可能迎來真正的增長。
要重振房地產市場,零利率時代的來臨將是最有效的「靈丹妙藥」。事實上,目前一年期國債息率已跌至1.1%,若按此趨勢發展,2025年可能會進一步跌至0.XX。由於中國國庫債券息率與銀行息率息息相關,因此2025年真有可能開啟零利率時代。
中國人對零利率極為敏感,短期或可接受,但時間一長,資金勢必尋找更高的回報,無論是消費還是投資。在外匯管制下,國內資金無法流出,房地產依然是中國人最信賴的投資標的。一旦房地產市場復甦,連帶經濟其他環節自然會水漲船高,消費也將順勢提升。
我相信中央在今個月初說明“2025年將會推出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已經露出端倪,提升了相關可能性。而專業投資者不斷加速推低短期利率,正正反映他們正Price in 相關可能性。
若廣泛實施零利率政策,中特股因高息率特性及抗周期能力將獲得青睞;負債率高的房地產板塊將受惠於極低息環境,企業盈利也會顯著改善;科技板塊則會因中長期利率下降而迎來估值提升。這些都是在2025年中美經貿外交大混戰,市場出現重大波動時,我會特別關注的板塊。
總結來說,2025年無論對投資者還是企業而言,都是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年份。面對如此局勢,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做好風險管理和準備,千萬不要讓投資機會變為你的財務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