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將大升,廣場協議2.0?
2025年1月17日
[5 分鐘閱讀版本]
特朗普:王者回歸與全球談判藝術
距離特朗普重返美國總統寶座僅剩數天,全球市場再度感受到他「強勢總裁」的壓迫感。從俄烏戰爭到加沙衝突,再到加拿大和歐盟,特朗普的每一步都展示出精密的談判藝術。他的核心策略?擊中對手的利益核心,逼對方恐慌中犯錯,最終讓美國成為最大的贏家。
但最耐人尋味的是,特朗普對中國的態度異常「低調」。除了簡單提到將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外,幾乎沒有其他明確行動。這是暴風雨前的寧靜,還是他正在醞釀一場震撼市場的「大招」?
廣場協議2.0的傳言:真相還是煙霧彈?
市場近期熱議的「廣場協議2.0」暗指特朗普可能重現1985年「廣場協議」的歷史,迫使人民幣大幅升值以縮減中美貿易逆差。事實上,2024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已達到 3,610億美元,比2023年還要高,這樣的數字顯然是特朗普「動手」的最佳藉口。
如果廣場協議2.0成真,會發生什麼?
1. 匯率重估:人民幣大幅升值,美元適度貶值,美國出口競爭力提升。
2. 關稅壓力:更高的關稅進一步打壓中國出口,促使其重新考慮貿易依賴。
3. 市場開放:美國可能要求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特別是在農業和能源領域。
1985年的啟示:廣場協議1.0
回顧1985年的廣場協議,當時美國與日本、西德等五國聯手干預外匯市場,迫使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大幅貶值,最終緩解了美國的貿易赤字。然而,日本卻因日圓升值陷入經濟泡沫,最終引發「失落的十年」。
那麼,中國會步日本後塵嗎?
這裡有一個關鍵區別:
- 中國的經濟體量和影響力 遠超1980年代的日本,並且經濟結構更加多元化。
- 中國不會輕易讓步,寧可承受短期痛苦,也不會接受類似「喪權辱國」的條件。
美元未來重回弱勢?
近期美元指數從104升至109,表現強勢;而人民幣在過去兩年貶值了 16%。然而,隨著不確定性逐漸消退,美元在下半年是否會重回弱勢,成為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
核心問題:為什麼你需要知道這一切?
- 如果美元真的大幅貶值,你的資產將面臨什麼樣的影響?
- 美元走勢是否預示美國市場會有重大機會?
- 廣場協議2.0會否成為中美貿易戰的轉折點?
想了解更多?
這只是故事的開始。 長篇文章還包括深入解析:
1. 廣場協議1.0的更深層影響。
2. 中國與日本的經濟相似點和本質區別。
3. 為何投資者應關注2025年的美元走勢。
想知道更多?請繼續收看Pro版。
[15 分鐘閱讀Pro版本]
一位曾經離職的強勢總裁,現在即將重新接管公司。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他已經開始動作頻頻,對各部門和主要幹部施加壓力,表現出一種「王者回歸」的氣勢。
對於那些正在內鬥的部門,他故意挑起矛盾,讓雙方更難合作,以便自己回來後更容易掌控局勢。對於那些在他離開後獲得更多自主權的高層,他毫不猶豫地施壓談判,要求他們讓步或者重新效忠。他的每一步,都讓整個公司的人感到壓力倍增,既不敢反抗,又不得不聽命。他的手法讓人又怕又無奈,最終目的是確保自己回來後能重新站在權力的頂點,所有人都只能跟著他的節奏走 - 他,就是特朗普。
特朗普的談判藝術
距離特朗普再度就任美國總統只剩下幾天。過去數月來,特朗普對世界各地的重要議題,包括俄烏戰爭、以色列與加沙衝突、格陵蘭問題、加拿大關係,以及歐盟合作等,都採取了威脅、壓迫、討價還價等一系列強硬手段,展示出他的鮮明風格。
特朗普充分展現了他一向引以為傲的談判學,進行了一場淋漓盡致的示範。全球領導人幾乎無法解讀他的真實意圖,更無法準確預測他的底線。他以「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的手法,在國際舞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精彩的博弈。他深刻了解每個國家的核心利益,並針對這些利益施展策略,每一步都直擊對手的要害,讓對方陷入恐慌、擔憂、恐懼甚至憤怒之中。當對方處於情緒波動時,無論是走錯一步還是選擇退讓,最終的得益者都將是美國。
那麼,特朗普有錯嗎?其實,每個國家都有權選擇不回應特朗普的行動,甚至可以對他採取報復措施,這本身並沒有問題。如果覺得特朗普的行為過於強硬,那麼展現骨氣就好了——不與美國做生意,不依賴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不需要美國的軍事保護,也不依賴美國的科技支持。沒有人會逼你接受,但也要承擔相應的代價。
特朗普的行動源自於美國民意的授權,這反映了許多美國人對國際經濟格局的期待。他們希望有一位能夠在全球博弈中為美國爭取最大利益的領袖。從美國的視角來看,特朗普的政策並非單純的對外挑釁,而是一種為了保護美國長遠經濟利益的戰略選擇。正如習近平主席致力於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核心利益一樣,兩位領導人只是「各為其主」,以國家利益為優先考量。
對中國的關稅威脅
中國是美國長期最大的貿易逆差夥伴,每年有3000億美元,特朗普長期以來將貿易逆差視為「對方佔美國便宜」的主要指標,中國自然成為特朗普的眼中釘。在特朗普眼中,中國利用大額的貿易逆差獲得的利益,高效地扶持中國本土新興產業。這成為了一個循環,使中國在多領域在過去幾年直接威脅美國的領先優勢。然而,最令人意外的是,他在過去一兩個月對中國保持高度的沉默,反而高調先處理加拿大,烏克蘭,以色列,墨西哥,歐洲各國的關係,只是一句說明將會上台後徵收中國多10%的關稅。究竟這樣的風平浪靜,是對未來風和日麗的預視,還是屬於暴風雨前夕呢?
美元持續上漲,相對而言,人民幣在過去已經貶值了6%,由美國2022年3月開始加息直至現在,甚至貶值了16%。這樣在美國人的角度人民幣中國貨平了很多,相信將會帶動更高中美貿易逆差,數據將於未來一兩個月內公佈,到時會否成為大招的藉口呢?最近市場傳出特朗普的大招可能是制定廣場協議2.0, 迫使人民幣大幅升值, 再加上關稅, 繼而大幅消滅中與中國的貿易順差。
「廣場協議1.0」的歷史背景及影響
廣場協議1.0是1985年9月22日,由美國、日本、西德、法國和英國五國在紐約廣場酒店簽署的一項國際經濟協議。簡單來說,這是一次主要經濟體的「集體行動」,目的是在外匯市場上協調干預,讓美元有序貶值,從而解決美國當時不堪重負的貿易赤字問題。
1980年代初期,美國經濟被「雙赤字」困擾——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從1980年到1985年,美元像坐火箭一樣狂升,對西德馬克升值了 89%,對日圓升值了 17%,按貿易加權的名義有效匯率計算,美元整體升值了 55%。這種過度升值直接打擊了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把貿易赤字推到了 1220億美元 的歷史高點。
美國政府意識到,如果不解決美元過強的問題,貿易赤字只會繼續惡化,國內製造業的呼聲也難以平息。於是,美國選擇了尋求國際合作,從貨幣入手進行調整。
廣場協議的達成標誌著發達國家首次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協議後,各國央行開始同步行動,大量拋售美元。以數據為例:從1985年9月20日到11月8日,美國在外匯市場上淨購入了 19億美元 的西德馬克和 14億美元 的日圓。這一輪操作使美元對西德馬克貶值 8%,對日圓貶值 14%。
廣場協議實施後,效果立竿見影。在協議簽署後的兩年間,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總共貶值了約 30%。這不僅改善了美國的貿易平衡,還暫時壓下了國內的保護主義呼聲。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次「成功操作」。
但對日本來說,日圓的迅速升值卻帶來了巨大的副作用。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日圓升值使日本出口商品競爭力大幅下降。為了緩解經濟壓力,日本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結果卻導致資產價格暴漲,最終埋下了「失落的十年」的伏筆。
「廣場協議2.0」是什麼?
近期市場熱議的「廣場協議2.0」,指的是特朗普可能會重啟類似1985年廣場協議的措施,以應對當前的中美貿易失衡問題。
這種說法的由來不無道理。回顧特朗普的第一任期,他的貿易政策明顯以對中國施壓為核心,目的就是縮小美國對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而這一逆差問題非但沒有緩解,反而持續惡化。2024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了3,610億美元,比2023年還有所增長。這樣的數字無疑會成為特朗普政府施壓的理由,尤其是他一向以「美國吃虧論」為基調推行政策。
另外,市場認為中國現在與日本有很多地方相似,因此有這個廣場協議2.0的想法。回顧當時的情況,的確有很相似的地方。
中國與1980年代日本的相似之處
中國在過去幾十年中創造了令人驚嘆的經濟增長奇蹟,年均增長率經常保持在 10%以上,但近年來增速明顯放緩,2023年的GDP增長率僅維持在 5%左右。這與1980年代的日本極為相似。當時,日本在戰後迅速崛起,其「經濟奇蹟」使其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到了1980年代中期,增長動能逐漸減弱,經濟開始進入成熟期。這種增速放緩並非偶然,而是高速增長後的必然結果,因為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要素的邊際回報遞減,同時經濟結構也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升級。
中國目前正面臨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調整,這已成為經濟結構性問題的核心之一。許多大型房地產開發商,如恆大集團,陷入了財務困境,導致市場信心低迷。這種情況讓人不禁聯想到1980年代末的日本房地產泡沫。當時,日本房價在短期內暴漲,土地價格甚至佔全球的一半。然而,泡沫最終在1990年代初破裂,帶來了「失落的十年」。房地產泡沫不僅對金融系統構成壓力,也拖累了整體經濟增長。對中國而言,當前的調整階段能否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轍,取決於政策制定者如何在穩增長與防風險之間取得平衡。
當前,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並採取多方面限制措施,例如對科技產業的封鎖和供應鏈重組,迫使中國面對更大的外部壓力。同樣,1980年代的日本也曾因巨額貿易順差成為美國的「眼中釘」。在美國的壓力下,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導致日圓大幅升值,不僅削弱了其出口競爭力,也加速了國內經濟泡沫的形成。如今的中國,與美國的貿易摩擦與科技脫鉤,對經濟的長期影響同樣深遠。這提醒我們,外部壓力往往是催化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但如果處理不當,也可能引發連鎖性的負面影響。
從以上相似之處來看,市場認為會出現針對中國的的說法廣場協議2.0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中國當前的情況與1980年代的日本也存在顯著差異,這些不同之處讓這種假設顯得過於簡單:
中國與1980年代日本的不相同之處
首先,中國經濟的體量和全球影響力遠超當年的日本。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更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相比之下,1980年代的日本雖然經濟實力強大,但更多是以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為主,對全球經濟的控制力和影響力不如今日的中國廣泛且深入。
其次,中國的經濟結構更加多元化。儘管出口仍然是重要支柱,但中國已經開始向內需驅動的增長模式轉型,服務業的比重在不斷提高。相比之下,1980年代的日本過於依賴出口導向型經濟,這讓其對外部需求的依賴程度更高,對美國市場的打擊也更為脆弱。
第三,中國擁有更多的政策工具和空間來應對經濟挑戰。中國目前的利率水平仍然在合理範圍之內,遠高於零,這讓央行有足夠的貨幣政策調控空間。而1980年代的日本在泡沫破裂後,很快陷入了流動性陷阱,政策效力大打折扣。再加上中國政府對經濟的強干預能力,能在危機來臨時迅速調整策略,避免失控。
此外,中國的軍事實力也遠超當年的日本,這在經濟問題上增加了談判籌碼。中國並不需要依賴美國的軍事協防,擁有全球其中最強大的軍隊。這種獨立的軍事能力讓中國在面對美國壓力時,少了許多顧慮,能更有底氣地應對各種挑戰。
另一方面,中國面臨著與當年日本不同的挑戰,其中最顯著的是人口結構問題。中國正經歷快速老齡化,人口紅利正在迅速消失,這對未來經濟增長造成了潛在威脅。而1980年代的日本仍然處於人口紅利期,勞動力充足,經濟的內生動力更強。因此中國絕對不會像日本當年那麼樂觀地認為大幅升值對國內經濟影響輕微因而欣然接受當時的條款。中國深知道他們接受人民幣大幅升值的風險對經濟的衝擊將會很高。
最後,從意識形態上看,中國對喪權辱國的事情持零容忍態度。與當年被迫簽署廣場協議的日本不同,中國顯然不會接受類似的條件,甚至寧願承受失去美國市場的代價。這種強硬立場也讓外界低估了中國應對壓力的韌性和決心。
因此,出現這個所謂的廣場協議2.0的可能性很低。
然而,即使沒有這個條款,美金稍後回落也是正常不過的事。
美元的走勢在2025年轉弱的機率高嗎?
自特朗普當選至今,美元指數出現顯著上升。從2024年11月特朗普當選到2025年1月中旬,美元指數從約104上升至109左右,漲幅約5%。這一上升趨勢背後有幾個主要原因。
首先,特朗普的經濟政策預期是推動美元走強的重要因素。特朗普提出的減稅和增加基礎設施投資等措施,被市場認為將刺激經濟增長,推高通脹率。同時,市場預期特朗普可能對主要貿易夥伴徵收關稅,這可能進一步推高通脹並支持美元。這些政策預期使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前景更加樂觀,從而增加了對美元的需求。
其次,美聯儲貨幣政策預期的變化也是推動美元走強的重要原因。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大幅回落,認為美聯儲可能放緩降息步伐以應對潛在的通脹壓力。這一預期變化導致美債收益率上升,擴大了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利差,吸引資金流入美國,進而支撐美元走強。
第三,美國經濟表現相對強勁也是支撐美元的重要因素。美國就業市場保持穩健,經濟數據整體表現強於預期。相比之下,歐洲和日本等其他主要經濟體表現相對疲軟。這種經濟表現的差異使得美元資產對國際投資者更具吸引力,推動美元升值。
第四,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上升和地緣政治風險增加,推動了避險需求的上升。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傾向於轉向美元作為避險資產,這也是支撐美元走強的一個重要因素。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和避險貨幣的地位,在不確定性增加的時期往往會得到強化。
最後,市場情緒和投機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美元的上漲。所謂的"特朗普交易"再度升溫,投資者押注美元升值。這種市場情緒的變化雖然可能是短期的,但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美元的上漲。
可以見到,特朗普當選以來的美元龐大升幅,很大都是建基於對未來政策及其影響高度的不確定性,而產生出來的行情,市場一般會遠遠高估相關影響,這一切與特朗普一直推崇的美元弱勢,息口向下的目標完全相反。
回顧2017年1月,特朗普上任的第一天就為美元走勢帶來了明顯的改變。在他上台後的一年內,美元指數從 104直線下滑至 88,跌幅驚人。同期,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從 2.6% 降至 2%,減幅超過 20%。這些政策帶來的直接結果是,美國企業的盈利預期出現大幅上升,資本市場信心得到顯著提振,美股在一年內狂飆 33%。這正是特朗普作為商業總統所精心打造的局面,他非常清楚弱美元和低息環境對於美國經濟發展的正面影響。
因此,我個人認為,特朗普在上任的第一季,由於政策仍然存在高度不確定性,美元的強勢可能會在短期內繼續維持。尤其是如果廣泛徵收關稅進一步推高了通脹預期,息口也可能維持在較高水平,在最初半年美元可能因此維持更長時間的強勢局面。但當這些政策的不確定性逐步消退,市場風險回落,利率可能會出現調整空間,美元的強勢也會隨之減弱。
核心的邏輯在於,當特朗普有能力主導政策方向時,他必然會致力於實現美元弱勢和利率下行的目標。作為一位從房地產行業起家的商人,他深知低息環境和弱勢美元如何推動美國商業資本的發展。這不僅能刺激出口,也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直接推動股市和整體經濟增長。
所以,市場短期內或許仍會感受到美元強勢和高息環境的壓力,但特朗普的政策邏輯始終圍繞著促進商業繁榮的核心目標,相信今年稍後,美元走弱和息口回降的趨勢將是他政策的終極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