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AI 股🚀複製美股奇蹟?
[5 分鐘閱讀版本]
🔥 過去兩年,美股 AI 科技股狂飆 100%以上,中國 AI 企業卻長期低迷。但現在,一場重大資金輪動正在醞釀,這波 AI 風潮會讓中國科技股重現美股的奇蹟,還是只是短暫的資金炒作?
美股 AI 科技股的爆發並非偶然,而是遵循了一條明確的資金輪動路徑:從硬件基建 → 軟體平台 → 行業應用 → 內容生態。這個過程可以類比一座現代化城市的建設,先搭建基礎設施(AI 硬件)、再建立商業區(AI 雲端與平台)、接著吸引企業進駐(AI 應用),最後才是娛樂產業繁榮(AI 內容)。
2023 年,AI 硬件公司如 Nvidia(NVDA) 率先起飛,因為 AI 模型的發展需要龐大算力,市場開始大舉押注 GPU 企業。當 AI 硬件基建完善後,2024 年初,資金開始湧向 Microsoft(MSFT) 和 Amazon(AMZN) 這類 AI 雲端服務供應商,因為企業開始真正導入 AI,提高運算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隨後,市場進一步關注 AI 在具體產業的應用,例如 Tesla(TSLA) 的自動駕駛、Palantir(PLTR) 的數據分析、Intuitive Surgical(ISRG) 的 AI 手術機器人等。最後,當 AI 技術滲透到大眾市場,資金輪動到了 Netflix(NFLX)、Roblox(RBLX) 這類 AI 內容企業,形成完整的 AI 投資週期,推動科技股指數強勢上漲。
但中國市場呢?過去一年,中國 AI 企業的估值長期低迷,除了受到政策監管影響,美國的技術封鎖也讓市場對中國 AI 的發展速度產生疑慮。然而,局面正在發生變化——DeepSeek 等 AI 領域的突破讓全球開始重新審視中國 AI 的競爭力,而近期 阿里巴巴(BABA)短短一個月內股價飆升 60%,顯示市場正在重新評估中國 AI 資產的價值。
中國 AI 企業是否能複製美股 AI 的成功模式?如果這波資金輪動開始啟動,會否按照美國的節奏,從 AI 硬件開始,逐步進入 AI 應用與娛樂產業?還是中國市場的獨特政策與資金運作模式,會讓 AI 資金流向與美國截然不同?
⚡ 美國 AI 產業用了 2 年完成輪動,而中國市場的波動速度往往比美股快 60%。這是否意味著,中國 AI 股票的行情將比美國更快、更劇烈?
想知道更多?請繼續收看Pro版。
[15 分鐘閱讀Pro版本]
過去兩年,美股 AI 科技股狂飆 100%以上,香港股市卻在低位掙扎。現在的香港股市,看似複製美國 AI 爆發的模式,這會是一次絕佳的機會,還是另一場泡沫?
在 2023 年 10 月,我曾在文章《科技板塊,未來投資重點》中清楚指出:「中長線投資,科技股是唯一重點。」。當時,標普 500 指數(S&P 500)仍在 4,200 點,距離歷史高點 4,800 點 仍有 20% 的空間。而現在呢?標普 500 直接飆升到 6,100 點(+27%),納指更是暴漲 60%,帶動美股創下歷史新高。這波升浪,全靠 AI 科技股的強勢爆發。
而在這一切發生的同時,中國股市卻完全錯過這波 AI 投資浪潮,甚至持續回落,科技股沒有跟上美股的節奏。這是因為過去兩年,中國政府對資本市場的監管與美國科技制裁的影響,讓市場對中國 AI 發展速度產生疑慮。但這個局面正在改變——中國 AI 科技股現在正站在與 2022 年 ChatGPT 問世時,美股科技股相同的位置,資本流向出現重大轉折!
DeepSeek 的突破性 AI 技術讓全球市場重新認識中國 AI 的潛力。
在2023年11月我用了一整篇文章說明阿里巴巴真正的主角是阿里雲AI, 相信現在大家終於親眼目睹我們要等的是什麼,只是一等又是一年多。當時價格大約是$70,市場基本當這位中國最具實力之一的AI主角無到。
然而,最近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阿里股價竟從 $80 飆升 60%,突破 $125,創下兩年新高。這正是科技股的特性,一旦市場重拾信心,一兩週的漲幅就能彌補過去兩年的頹勢。但中國科技股與美股科技股不同,除了企業基本面,還受到政策因素的高度影響,使得它的可預測性極低,這也是為什麼阿里股價過去一年幾乎停滯不前。
如今,外資開始重新評估中國 AI 企業的價值,中國市場正逐漸吸引全球資本回流。我們面臨一個關鍵問題:這是中國 AI 產業真正的轉折點,還是另一場短期炒作?哪些板塊的投資價值最高?
在深入分析中國 AI 板塊之前,我們可以先回顧 2022 年 11 月至 2025 年 1 月,美國 AI 科技股的發展歷程,並從中找出 AI 產業的資金輪動規律作為重要參考。
但我們必須記住,中國 AI 板塊與美股 AI 板塊的投資邏輯有同也有不同。我們不能單純複製美股的投資策略,而是要將 中國政策、國家戰略、資本市場的獨特運作方式 納入考量,才能找到真正有價值的機會。
AI 科技股的資金輪動:想像一座未來之城
美國在2023年至到2025年整個科技股由人工智能帶動的股票市場行情出現不同板塊資金流的聯動, 而輪動是遵循「硬件基建 → 軟體平台 → 行業應用 → 內容生態」的發展路徑 - 這並非偶然,而是由技術發展、商業落地與市場資金配置的特性決定的。
這個過程可以想像成一座新城市的建立,從基礎建設開始,接著發展平台,再到商業應用,最後才是娛樂與文化產業的繁榮。
如果你想打造一座繁榮的未來之城,第一步一定不是直接開商店,也不會馬上蓋摩天大樓,而是要先鋪設道路、建造橋樑、架設電網,讓這座城市有一個堅實的基礎。沒有交通與電力,再美輪美奐的建築也不過是一座空城。同樣的邏輯,當 AI 科技要從概念走向現實,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解決算力問題。
AI行情我們經常聽到算力問題, 究竟這是什麼?
想像你是一間大型企業的部門主管,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要處理,包括回覆 Email、開會、寫報告、分析數據、做市場調研,還要處理團隊管理和客戶應對。如果只有你一個人做這些事,速度會慢得像烏龜,事情永遠做不完。
這時候,公司可以用兩種方法提升工作效率:
方法一:你獨自加班、熬夜爆肝,試圖一個人搞定所有工作。
方法二:公司給你配 10 個助理,每個人專門負責不同的工作,幫你整理數據、回覆 Email、撰寫初步報告,讓你只需要做最重要的決策。
您認為哪種方式能讓你更快、更有效地完成工作?
當然是 方法二!因為如果只有你一個人處理,事情會進展緩慢,但如果有 10 個高效助理幫忙,所有流程都能加速,公司整體效率也會提高。
AI 算力的問題,就是這個道理!
AI 在運作時,需要處理海量的數據、進行計算、分析資訊,就像你每天面對大量的工作一樣。如果 AI 只有一顆普通的電腦處理器(就像你單打獨鬥),那它的運算速度會很慢,處理複雜問題時甚至會當機。但如果 AI 擁有強大的運算資源,例如 Nvidia(NVDA) 或 AMD(AMD) 研發的 AI 晶片,它就像擁有一支超強的助理團隊,能夠同時處理不同的計算任務,讓 AI 更快學習、更準確分析數據,甚至能即時回應問題。
2023 年,ChatGPT 橫空出世,市場開始意識到 AI 的潛力,但要讓 AI 模型真正發揮作用,需要大量的運算資源,這時候 GPU 變成了最核心的技術。AI 產業就像一個新興城市的「發電廠」,如果沒有強大的計算能力,所有應用都無法運行。因此,市場的第一筆資金毫無懸念地流向了 Nvidia(NVDA) 和 AMD(AMD),這些企業提供 AI 訓練和運行的關鍵硬件。
投資者很快發現,AI 訓練的需求遠超過市場的預期,算力的供應成為決定 AI 產業發展的關鍵。結果,NVDA 在 2023 年第一季股價飆升 90%,到了 2024 年第一季更進一步上漲 82%,成為 AI 熱潮最直接的受益者。這就像是未來之城的電力需求爆發,發電廠的價值瞬間飆升,所有人都爭先恐後地投資發電設備。但到了 2024 年中,當發電能力已經趨於穩定,市場開始轉向下一個階段——建造能夠運行 AI 的商業環境。
雲端與軟體平台:AI 的基礎設施已經建好,企業開始進駐
當電力網路鋪設完成,城市開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時候企業開始進駐,辦公大樓、工廠、物流中心一一建立,商業活動開始變得活躍。在 AI 產業裡,這個階段相當於雲端計算與 AI 軟體平台的崛起。
2023 年第四季開始,企業不再只是關心 AI 是否可行,而是開始考慮如何真正運用 AI 來提升工作效率。大企業發現,如果不利用 AI 來進行數據處理、客服應對,甚至市場分析,很快就會被競爭對手甩在後面。於是,資金開始從硬件公司轉向 AI 雲端與企業 AI 平台,例如 Microsoft(MSFT) 和 Amazon(AMZN),因為它們提供的 Azure 和 AWS 雲端服務成為企業運行 AI 應用的基礎。
想像你經營一間咖啡廳,過去你要手動計算哪種咖啡最受歡迎、什麼時間客人最多、哪些產品最賺錢,但現在,AI 企業軟體可以幫你完成這些分析,還能告訴你哪個時間該做促銷,甚至預測明天會有多少客人上門。這樣的變革,不只是在餐飲業,銀行、醫院、物流公司,甚至政府機構,都開始全面導入 AI。
這時候,市場的焦點從硬件移轉到軟體,MSFT 和 AMZN 在 2023 年第四季分別上漲 20%,顯示 AI 雲端市場的潛力巨大。然而,到了 2024 年第三季,市場開始降溫,MSFT 和 AMZN 股價回落 4%,因為 AI 的發展已經進入下一個更關鍵的階段——行業應用的爆發。
AI 行業應用的落地:從概念走向現實
當 AI 技術的基礎設施已經建好,下一步就是讓 AI 走進真實世界,應用到各個產業。這就像是未來之城的高峰期,各種企業開始開業,醫院、銀行、購物中心、人流不斷,城市的經濟開始真正活絡起來。
在醫療領域,Intuitive Surgical(ISRG) 開發的 AI 手術機器人,能夠讓醫生在手術過程中獲得更高的精準度,降低人為失誤的風險。銀行和政府機構則依賴 Palantir(PLTR) 來進行大數據分析,預測市場風險、金融詐騙,甚至幫助國防安全。而在自動駕駛領域,Tesla(TSLA) 的 AI 技術讓汽車可以識別道路狀況,減少交通事故,提高駕駛效率。
2024 年第四季,這些行業應用公司開始獲得市場的強烈關注,PLTR 股價飆升 103%,TSLA 更是上漲 54%,顯示 AI 已經真正開始變現。然而,進入 2025 年第一季,市場開始關注 AI 應用的盈利模式是否能夠持續,TSLA 股價回落 12%,反映市場對 AI 商業化的持續觀察。
AI 進入消費市場:娛樂產業迎來顛覆性變革
當 AI 技術已經在企業端成功運作,最後的發展階段就是進入消費市場,這就像是未來之城的娛樂產業開始興起,電影院、音樂會、遊樂園開始吸引人潮。這一階段,AI 內容創作成為市場的焦點。
AI 不再只是輔助企業運作,而是直接參與創作。Netflix(NFLX) 利用 AI 來個性化推薦影視內容,甚至幫助編劇開發故事情節。遊戲產業也開始利用 AI 生成獨特的遊戲場景,讓玩家能夠自由探索,Roblox(RBLX) 的 AI 遊戲生成技術讓每個玩家都能擁有獨一無二的遊戲體驗。
2024 年第四季,AI 內容產業成為市場熱點,NFLX 股價上漲 26%,RBLX 則飆升 31%,顯示市場對 AI 在娛樂領域的信心。然而,當市場進入 2025 年第一季,投資者開始思考 AI 創作內容的長期競爭力,這個板塊的增長速度開始放緩。
中國 AI 產業的獨特挑戰與機遇
從美國 AI 科技股的發展軌跡:「硬件基建 → 軟體平台 → 行業應用 → 內容生態」可以看出,資本市場的輪動是有跡可循的。但中國市場是否會完全複製這個過程?我認為會相似但不會一模一樣,因為中國市場的週期通常比美國快 60% 以上,而且政策影響更為深遠。
未來的 AI 資本輪動,在中國可能會以更快的速度展開,而且投資熱潮的波動幅度可能比美股更為劇烈。接下來星期二,我們將深入探討中國 AI 產業如何與國家政策結合,哪些板塊會成為外資與內資競相搶奪的熱點,以及如何在這場 AI 革命中了解屬於中國的機會。
儘管我們討論得熱血沸騰,但仍然要保持冷靜,因為中國股市的風險始終不容忽視。我們不是習主席的智囊,政策變動無法預測,因此必須清楚認識到,A 股或港股在我們整體財富配置中的比例不應超過 15-20%。這些市場最多只能作為推動財富增長的助燃劑,而不是主要引擎。
這並不是關於「能不能賺錢」、「看不看好市場」的問題,而是關乎投資策略與資金管理的基本原則。市場本身並不會摧毀我們的財富,真正的風險來自於我們內心的貪婪與恐懼。當這兩個小魔怪悄悄現身,蠱惑我們追高殺低、不斷動搖紀律時,真正的財富危機才會發生。保持清醒,嚴守投資比例,才能讓這場 AI 革命成為我們資產成長的機遇,而不是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