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奪格陵蘭,勝券在握?
2025年1月10日
[5 分鐘閱讀版本]
這是一個專為忙碌的追夢投資人設計的5分鐘精讀版本,幫助每次僅能投入很少時間來建立專業投資者思維的中產朋友。如果有更多時間,閱讀專業版將大幅加速您的成長,提供更全面的知識與策略,是提升投資能力的最佳選擇!
感謝各位會員查詢,關於登入平台升級一事,由於我們最後落實轉換平台,因此相關升級比預期需時更長,而現在已經進入測試階段,預期一月尾前將會重新開放,特此通告。
距離特朗普重返總統寶座不足10天,他的言論再次掀起國際風暴。
近期,他針對格陵蘭島的強硬態度引發全球關注。特朗普強調,基於「經濟安全」,美國可能採取行動掌控格陵蘭主權,甚至暗示軍事干預的可能性。他的兒子小唐納更親赴格陵蘭,似乎進一步為這場「地緣政治對弈」鋪路。
為何格陵蘭如此重要?
- 戰略地位:
格陵蘭扼守北極航道,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美國在此設有皮圖菲克空軍基地,負責彈道導彈預警等核心防務。同時,俄羅斯和中國在北極的活動日益頻繁,使格陵蘭成為對抗它們的重要據點。 - 資源寶庫:
格陵蘭擁有全球稀土儲量的10%,還潛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隨著冰川融化,這些資源的開採潛力激增。若美國掌控這些資源,將有效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 北極航道:
北極航道能縮短40%的航運時間。掌控格陵蘭,意味著掌控未來貿易版圖。
特朗普的真正策略:不是吞併,而是推動格陵蘭獨立!
特朗普的真正意圖可能並非直接吞併格陵蘭,而是要令他們獨立於丹麥,通過獨立來實現美國實質控制。一旦格陵蘭脫離丹麥,它對美國的經濟和軍事依賴將大幅增加,最終實現名義上的獨立,實質上的「附庸」。
這一策略已開始引發格陵蘭居民對自主權的渴望,預期會促使更多人支持獨立,連丹麥也承認格陵蘭有機會獨立,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正在敲響。
對投資者的啟示
特朗普的這番操作,突顯了地緣政治如何深刻影響市場。無論是稀土、能源,還是北極航道,美國在全球格局中的主導地位都將因此加強。
對香港投資者而言,我們必須要有心理準備特朗普可能用類似的方法達到針對其他地區的目的,你有沒有想過他下一個目標是誰?這對我們有重大關係。
[15 分鐘閱讀專業版本]
這是一個完整的15分鐘專業版本,高效、輕鬆地建立專業投資人思維,擺脫散戶心態,快速擁有超越同儕中產的條件,朝著實現財富飛躍的目標邁進。
感謝各位會員查詢,關於登入平台升級一事,由於我們最後落實轉換平台,因此相關升級比預期需時更長,而現在已經進入測試階段,預期一月尾前將會重新開放,特此通告。
現在距離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國總統還有10日,然而他的影響力早在他當選的第一天就開始顯現,對美國經濟以及全球政治環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最近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便是他對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的強硬言論,以及其背後潛藏的戰略和經濟考量。今天,我們將聚焦於特朗普圍繞格陵蘭島的主張,並探討這些言論對投資者思維的啟發。
2025年1月7日,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舉行新聞發布會,當被記者問及是否排除使用軍事力量奪取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時,他直截了當地回答:「我不能向你保證這兩者中的任何一個。」同日,他的兒子小唐納·特朗普更親自訪問了格陵蘭島,進一步引發全球對此話題的高度關注。
特朗普強調,美國考慮以「經濟安全」為由,不排除通過「軍事或經濟脅迫」的方式奪取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他指出,格陵蘭島對於美國的國家安全至關重要,尤其是在俄羅斯與中國的船隻頻繁出現在附近水域的背景下。特朗普甚至表示,如果丹麥拒絕放棄格陵蘭島,美國可能會對丹麥徵收關稅,以施加更大的壓力。
為何特朗普愛上了格陵蘭?
特朗普之所以高度關注格陵蘭的主權,背後有著經濟與戰略的雙重考量。
從戰略角度看,格陵蘭地處北美與歐洲之間,扼守北極通道,是全球地緣政治中的重要棋子。美國目前已在格陵蘭設有皮圖菲克空軍基地,這是全球唯一位於北極圈內的美軍基地,承擔著彈道導彈預警、太空監測等關鍵功能,對於保障美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此外,格陵蘭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對抗俄羅斯和中國在北極日益活躍的行動的理想據點。例如,中國通過「冰上絲綢之路」戰略加速在北極的影響力擴張,而格陵蘭可以讓美國在這場博弈中處於有利地位。
經濟層面,格陵蘭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特別是稀土元素的蘊藏量極具潛力,估計其稀土儲量佔全球已探明儲量的10%以上。稀土對高科技產業和國防工業至關重要,而目前全球約70%的稀土供應來自中國,若掌控格陵蘭的稀土資源,美國可以有效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同時,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格陵蘭冰川逐漸融化,預計當地石油和天然氣的開採潛力將顯著提高,據估算北極地區未開發的石油儲量佔全球的13%,天然氣儲量佔30%,而格陵蘭則是其中的核心區域。
此外,北極航道的開發更增添格陵蘭的經濟吸引力。北極航道比傳統航線縮短約40%的航運時間,每年可為全球航運業節省數十億美元的成本。美國若能掌控格陵蘭,不僅可以加強對航道的監控,還能主導未來全球貿易格局。
在地緣政治層面,控制格陵蘭將提升美國在北極事務中的話語權。目前北極地區競爭日益加劇,俄羅斯已在北極部署約50個軍事設施,而中國則加快建設北極觀測站。對美國而言,失去對北極的主導權可能削弱其全球霸權地位,而格陵蘭則是這場競爭中不可或缺的核心。
如何理解格陵蘭,美國和丹麥的關係?
想像一下,您是一位泰國的房東,家族傳承給您一片面積過萬平方尺的果園。這片果園有一個獨特的後花園,風景秀麗,還蘊藏著大量珍貴的礦產資源。後花園多年前已經被租給了一位外地租戶,他支付了租金,並在花園裡建了一些工具間和設施,甚至還僱用了保安來維護花園的安全。多年來,租戶的存在讓您省去了對這片土地的管理費心,但他在花園裡的影響力卻逐漸增加。
同時,這片後花園還居住著您的部分親戚,他們是這片土地的原住民,一直幫忙維持花園的日常運作。然而,有一天,您的親戚突然表達希望從您的果園中獨立出來,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他們覺得自己才是花園的真正擁有者,應該擺脫外來的管理,完全掌控自己的未來。
這時,外地租戶注意到了這個情況,便向您提議:「乾脆把這片後花園賣給我吧!我已經為這裡投資了那麼多,而且一直在幫您維持運作。如果交給我,您不用再操心了。」
然而,作為房東的您面臨著兩難的抉擇:這片後花園雖然多年來依賴外地租戶的幫助,但它畢竟是家族遺產的一部分,您對它有著深厚的情感和責任。另一方面,租戶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而您又無力獨自維持果園的管理。親戚的獨立願望與租戶的購買提議讓您陷入矛盾之中,因為不管選擇哪一方,都可能帶來長期的影響和不穩定。
在這個例子中,房東代表丹麥,後花園是格陵蘭,而外地租戶則象徵美國。這樣的局面正如丹麥與格陵蘭及美國之間的複雜關係:密切的依賴中充滿著矛盾,而未來的選擇可能改變整個地緣政治格局。
特朗普的真正意圖是什麼?
從現實角度來看,美國最終在名義上吞併格陵蘭的可能性不大,但通過推動格陵蘭獨立,進而實現對其實際控制,卻是一個相對可行的策略。這或許正是特朗普經過多年深思熟慮後的戰略部署。事實上,特朗普的相關言論甚至讓丹麥首相公開承認格陵蘭存在獨立的可能性。一旦格陵蘭成功獨立,美國便有極大機會在實際上取得對格陵蘭的全面影響力,幾乎等同於「吞併」。
特朗普的表面言論無形中觸發了格陵蘭約六萬居民的集體反思,可能成為促使當地行動的催化劑。當特朗普公開表達對格陵蘭的興趣時,格陵蘭居民或感受到自身被外部勢力視為一個可供「交易」的對象。這種外部壓力容易激發居民對自身身份認同的強化需求,從而引發更多人支持獨立。對於格陵蘭居民而言,脫離外部干預——無論是丹麥還是美國——並成為真正獨立的國家,是彰顯自我價值的最佳途徑。
此外,特朗普的強硬表態可能讓當地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外部力量對其命運的干涉,從而激發心理反抗效應。這種壓迫感促使他們更強烈地追求自決,並拒絕外界的操控。同時,根據群體行動理論,人們參與社會運動的主要動力往往源於對公平與自主的渴望。特朗普的言論讓格陵蘭被擺在一個弱勢地位的框架內,這將進一步喚起居民對公平的追求以及對自我命運掌控的渴望,為推動獨立運動提供了心理和社會基礎。
當格陵蘭在一片激情推動下實現脫離丹麥的獨立後,隨之而來的,將是殘酷的現實挑戰。
獨立後的格陵蘭將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因為目前其經濟結構極度依賴丹麥的財政補貼,這些補貼約佔格陵蘭GDP的20%-30%。一旦脫離丹麥,格陵蘭將不得不尋求新的經濟支柱。而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美國作為最大的經濟體,不僅擁有強大的市場需求,還能提供豐富的技術支持,自然而然地成為格陵蘭的首選合作夥伴。
無論是稀土資源的開採還是能源項目的開發,美國的資金和技術能力都將成為關鍵。這種依賴可能使格陵蘭的經濟高度受制於美國,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使其在經濟運作上難以擺脫外部影響。獨立雖然帶來了名義上的自主,但如何在現實中維持可持續發展,將成為格陵蘭需要正視的重大課題。
在軍事和安全領域,格陵蘭作為北極的重要戰略據點,其國防能力在獨立後可能十分有限。美國目前已經在格陵蘭設有軍事基地,未來可能以「保障安全」為名擴大軍事合作,進一步鞏固其對格陵蘭的實際控制。同時,格陵蘭在國際舞台上的外交能力較弱,很可能需要依靠美國的支持來維護其主權和融入國際社會,而這種依賴關係會讓美國在其外交政策中擁有很大的話語權。
此外,格陵蘭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北極航道的開發中至關重要。隨著氣候變化和冰層融化,北極航道成為全球貿易的新興路徑。格陵蘭在技術和資金上無法獨立開發這些潛在利益,必然需要與美國合作,而美國也將藉此獲得更多的地緣政治主動權。
到時,美國實際便完全控制了格陵蘭,這就更鞏固美國的霸權。
特朗普以其非傳統的政治思維著稱,敢想、敢說、敢行。然而,這種風格也讓人憂慮,特別是在處理台灣問題上。他或可能採取類似手段,刺激台灣當局誤判形勢,從而試探中國早已明確表示的紅線。一旦如此,後果將極為嚴重,因為中國勢必以不惜一切代價來捍衛其主權,即便代價是巨大的經濟損失。這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倒退,甚至無法實現國際普遍預期的在2035年前後國內生產總值超越美國的目標。
在此前的文章中曾提到,特朗普的策略往往充滿隱蔽且深具影響力的手段。例如,他曾在2019年香港的社會運動中扮演推動角色,直接促使香港進入施永青先生所稱的「一國兩制2.0」階段。隨之而來的,是香港樓市陷入20年未見的熊市,股市暴跌50%。香港經歷了漫長的恢復期才得以重新走向穩定與發展,而特區政府如今面臨的結構性財政赤字,正是2019年社會運動所引發深遠影響的延續。在昔日中港問題專家羅奇評價“香港已玩完”後,特朗普將其目光轉向台灣,也並非出人意料。
專業投資者的思維始終是在最樂觀的視野中挖掘機會,同時為最壞的情境做好充分準備。而將個人或家庭的財富進行分散配置,正是實現這一投資理念的最有效方式,既能控制風險,又能靈活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