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狂沽貨,要不要跟?
2024年12月10日
你是否曾懷疑:
🤔 為什麼巴菲特最近大幅減持股票並囤積現金?
🤔 這是一個普通的市場操作,還是一個足以改變投資格局的警訊?
本篇文章將深度解析:
- 驚人數據揭示市場潛在危機
為什麼巴菲特指數在接近歷史高位時,往往預示股市即將回調?2000年科網泡沫、2008年金融海嘯……這些經典案例背後有著怎樣的啟示? - 查理·芒格離世的深遠影響
巴菲特失去這位堅實拍檔後,投資策略為何出現急劇轉向? - 兩大核心原因引發警惕
市場估值過高 vs. 降低風險——哪個才是真正原因?對普通投資者有什麼啟示? - 投資者如何應對這場風暴?
巴菲特行動背後的關鍵信息能為你的資產配置提供哪些啟發?
如對以上內容有興趣的話,請繼續觀看以下分享。
星期五文章“中港股市波動 一觸即發!”結尾說:
“作為一般投資者, 我們不是專業全職的交易員,切勿因短期市場波動而進行看淡操作(沽空),因為中國政府可能隨時推出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導致市場突然反彈五六千點,令淡倉損失殆盡,然後才再次回落。沽空者看到中線方向也沒有用,不但沒有獲利, 反而損失慘重。這些案例我看得很多”。
想不到中港股票市場在昨天和今天立即給我們作以上實例示範。
中共中央政治局昨日召開會議,提出從2025年開始推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是自2011年以來,中國首次將貨幣政策定調為「適度寬鬆」。消息一出,恒生指數在短短不到24小時內飆升1300點,引發大規模淡倉被夾,隨後在21,000點關口急速回吐近600點。
大量熊證被強制收回,亦觸發大批接近21,000點的期貨盤止損。這場突如其來的市場震盪令許多看淡市場的投資者損失慘重,顯得措手不及。預計類似的情況將隨著中美兩國在經濟和政策領域的「你來我往」博弈而頻繁發生。投資者需高度關注市場動態,謹慎應對風險。
國家採用過去十多年來都沒有採用過的措施進行救市,樂觀的一面是說明天我們大有希望,而另一面就是說國家承認下一年我們將要面對多年未遇見的超大型挑戰,看似一場硬仗!
說到今日的主題,巴菲特在過去三個季度瘋狂沽售股票,累積了大量現金,創下歷史上現金持有量的最高水平。他並非小規模地賣出,而是以極大的決心減持。根據歷史經驗,他的智慧往往遠超大部分基金經理及投資者。因此,很多朋友心中都有一個疑問:是否應該跟隨他的步伐,全盤看淡股市,累積現金,等待市場崩盤後再大舉買入以求大幅盈利?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了解巴菲特這次行動的背景——究竟為什麼巴菲特會這樣做?
股票市場估值太高?
在 2001 年 12 月 10 日,巴菲特與記者卡羅爾·盧米斯共同撰寫的一篇《財富》文章中,首次提出了一個關鍵指標。文章中,他展示了一張回溯 80 年的圖表,顯示美國所有“公開交易證券”的價值除以“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比,以下稱為巴菲特估值指數。巴菲特形容這一指標是:“可能是任何時刻衡量市場估值狀況的最佳單一標準。”他進一步指出,當該比率接近200%(如1999年和2000年的某些時期),這應該是一個非常強烈的警告信號;而當比率降至70%-80%時,則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投資時機。
在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期間,巴菲特並未投資任何科技公司,而是堅持投資於傳統企業。2000年第一季,他的現金持有量約為45億美元,但在之後一季大幅增加至360億美元,提升了約7倍。同年第三季度,美股見頂後開始正式崩盤,標普500由1500點下跌至2022年10月的770點,跌幅高達50%;同期納斯達克指數更大跌83%,幾乎損失殆盡。
到了2002年第4季,巴菲特再次出手,他在前一季度仍持有接近600億美元現金,但這一季度大額投資超過400億美元,剩餘現金僅為130億美元。當時,巴菲特的估值指數大約位於80的水平,標普500隨後見底,並在之後的幾年內持續上漲至2007年,上漲幅度接近1.6倍。
2008年至2010年金融海嘯期間,該指數回落至60%,巴菲特也在此期間減少60%現金進行了投資。隨後股票市場持續上升至2019年底,上升了接近3.5倍。
2012年起,巴菲特的估值指數開始穩定在100%以上,而巴菲特在此期間再未將現金大幅減持30%以上,反而趁機會沽貨累積現金。例如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前,他在2019年間顯著累積現金,到疫情正式爆發的2020年3月,現金水平已提升了約40%,而當時巴菲特指數已升至150%。
2022年美股大幅調整25%,巴菲特指數由200%回落至140%,巴菲特即時減持現金27%,投資西方石油公司。隨着指數再度攀升,巴菲特從2022年中起開始再次提升現金水平,特別是在2024年全年,現金增幅接近一倍,達到超過3000億美元,而巴菲特指數已抵達208%。從過去的歷史來看,他此舉可能是基於市場估值過高,為可能的市場回調做準備。因此,這可能是一個大幅累積現金的原因。
失去拍檔, 降低風險?
第二個可能性是與他的拍檔查理·芒格在2023年11月去世有關。芒格對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和策略有著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塑造了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投資方向,也改變了巴菲特早期重視“廉價股票”的策略。芒格引導巴菲特從“煙蒂股”的策略轉向專注於具有持久競爭優勢及卓越管理層的公司,例如蘋果和比亞迪。
以蘋果為例,這是一家科技公司,巴菲特過去曾對此類快速變化的行業敬而遠之。然而,在芒格的引導下,他開始重視蘋果的生態系統及品牌忠誠度,最終使伯克希爾成為蘋果的主要股東之一,並獲得了豐厚回報。至於比亞迪,芒格則憑藉對創始人王傳福的高度評價推動了這項投資,最終也為伯克希爾帶來可觀回報。
查理的離世或許讓巴菲特在投資決策中變得更加保守,甚至失去一部分靈活性和前瞻性。從數據上看,芒格去世後的一季度,巴菲特的現金持有量從1670億美元大幅增至3300億美元,這在過去十年來極為罕見。
總結來說,巴菲特近期的行動可能基於兩個主要原因:市場估值過高或失去查理的合作。這兩個原因對投資者來說有截然不同的意義——如果是因為市場估值過高,則可能意味著股市即將出現大幅回調;如果是因為失去查理,則可能錯過未來科技市場的重大升幅。
無論如何,正如我一直以來的核心宗旨所說,千萬不要盲目跟隨他人的投資決策。我們每一位投資者都應該擁有自己的投資風格和策略,並清楚了解每一步背後的理由。同時,也必須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進行調整,因為別人的策略背後的真實原因,你永遠無法完全了解。只盲目依賴他人的表面策略,最終只會讓自己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