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還有一步?
08.04.2025
【5分鐘閱讀】
上週五到本週一,全球金融市場突然陷入混亂——美股暴跌,港股半個月內狂瀉23%,全球股市如同骨牌般接連倒下。這一切的導火索,源於疊加中國對美國祭出「對等關稅」的還擊,點燃了貿易戰的巨大烈焰。
早在今年2月,我就曾在文章中預測,中國可能會以重錘回擊美國的高關稅威脅。這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考量,更像是一種政治姿態,中國的強硬立場顯然有着特殊的意圖。而特朗普拋出的60%關稅威脅,幾乎與我三個月前分析他談判策略時描述的「劇本」如出一轍。這位領導人是否真的缺乏經濟常識,或者其實是在用極端手段迫使各方亮出底牌?更令人震驚的是,96歲的李嘉誠當初選擇在4月2日完成賣掉他數十年積累的全球碼頭資產交易,恰好4月3日及4日就出現了美股大崩盤。儘管他因為各方的巨大壓力未能成事,然而他的決定顯然基於對某種危機的洞察,時機之精準令人不得不讚嘆。
現在,幾乎所有人都在批評特朗普的政策:經濟學家說他會搞亂美國經濟,企業家擔心通脹失控,政治家警告美國可能失去盟友,甚至加速「東盛西衰」。但這些批評有沒有可能只是表面現象?經濟學真的能預測這場百年未遇的關稅戰結局嗎?還是說,特朗普正在下一盤更大的棋——一場可能顛覆全球規則的豪賭?
歷史上,每一次大變革都伴随着反對聲浪。尼克遜讓美元脫鉤黃金,英國廢除《穀物法》,美國拆分標準石油——這些改變當時被罵得一文不值,可最終卻帶來了長遠繁榮。特朗普的高關稅會不會也藏着相似的秘密?
選舉時所說的特朗普基本已經執行,但還有一步還沒做到。只要做到後,他心中的整個經濟改革策略就會正式開始真正運行,哪是什麼?
美國經濟是走向衰退,還是借機重生?中國、歐洲、東南亞,甚至俄羅斯,又會在這場風暴中付出什麼代價?
想知道這一切背後的真相嗎?特朗普的思維模式到底有多獨特?他的「美國優先」能改變世界格局嗎?
詳細分析,請繼續觀看Pro 版
【15分鐘閱讀】
全球金融市場瞬間崩盤!上週五與本週一,美股領跌,全球股市上演骨牌式暴跌,港股更在短短半個月內從高位狂瀉23%。導火索何在?中國對美國「對等關稅」的雷霆報復,點燃了貿易大戰即將爆發的恐慌烈焰!
⬆️ 恒生指數4月7日單日下跌3021點創下歷史紀錄
中國的強硬回擊並非毫無預兆——早在今年2月28日,我在文章《特朗普又開炮 🧨 中國重錘還擊?》中就曾作出這樣的預測。當時,我明確指出,中國的重錘反擊不僅僅是出於經濟上的需要,更是一種政治姿態。對內,這是向中國人民展示不畏懼美國、不容忍被欺負的堅定決心;對外,這是凝聚國內信心、向全世界展現意志的一個關鍵步驟。如今,這支反擊之箭已經離弦,面對美國近60%的關稅威脅(可能再加到104%),中國的立場顯得異常強硬,短期內似乎完全沒有談判的餘地。
回顧更早的時間點,在2月11日我發表的文章《特朗普🔥🔥威脅再升級》中,當時美國僅僅對中國徵收10%的關稅,我已經對特朗普的談判策略進行了深入分析。我在文中清楚地寫道:「根據特朗普一貫的談判風格,我們應該做好心理準備,在未來三至六個月內,他可能會以各種理由將高關稅作為談判的籌碼,而『65%關稅』甚至有可能成為國際新聞的頭條。」如今,距離那篇文章發表還不到三個月,近60%的關稅威脅已經成為現實,這一切幾乎是按照當時的預測一步步上演。
同時,我們也得感謝「誠哥」的提醒。我在3月7日的文章《誠哥大沽貨🦖世界危機來襲?🔥》中曾明確指出,連96歲的李嘉誠都決定在4月2日前一口氣賣掉他數十年來排除萬難才取得的四十多個全球碼頭經營權,這足以顯示他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極度悲觀,甚至可能認為即將面臨災難級危機。當時恒生指數還在24800點。他設定的交易截止日期更是精準無比——預定交易完成後的第二天,也就是4月3日,恰好是美股暴跌的起點。4月3日和4日,美股累計下跌了13%。若當時他的交易順利完成,無疑將再次成為投資界眼光獨到的歷史傳奇。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若我們像部分本地媒體那樣,僅從民族主義角度批判李嘉誠的交易,認為他是向特朗普「跪低」,就會錯失從「誠哥」身上獲得的關於全球衰退危機的前瞻性洞見,也無法將這一重要觀點納入我們的投資組合作為參考。
⬆️ 3月17日報刊討論李嘉誠賣出港口是否背叛中國大陸
說到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目前,媒體、新聞評論員、經濟學家、政治家以及企業家幾乎形成了一致的聲音,他們認為特朗普的做法是愚蠢的,缺乏基本的經濟常識。他們批評說,特朗普不懂經濟,不明白大幅增加關稅會推高國內的通脹壓力;他不懂這樣的高關稅政策有可能將美國經濟拖入一場嚴重的蕭條;他不懂這樣的舉動反而會給中國機會,讓中國得以與世界各地建立更緊密的貿易夥伴關係;他不懂大幅加徵關稅會讓美國失去眾多盟友和朋友,甚至導致全球各國逐漸疏遠美國;他更不懂這樣的政策可能加速「東盛西衰」的趨勢,讓美國步入一個沒落階段。總之,除了特朗普的核心團隊成員之外,幾乎99.99%的人都認為他的所作所為是錯誤的,完全違背了經濟學的基本邏輯。
⬆️ 4月2日明報報道
然而,特朗普的政策是否真的如這些批評者所說的那樣具有毀滅性?這些只是觀點,絕不是科學結論。必須承認,經濟學並不是一門精確的科學,它不像物理學中的萬有引力定律那樣具有普適性和確定性,也不像數學中的1+1=2那樣擁有絕對的真理性。經濟學的運行深深植根於人的思維模式、行為慣性以及社會環境之中,因此充滿了不確定性。如今,經濟學家們所依賴的理論和模型,大多是建立在過去已經發生的事件之上的。而美國上一次大規模提高關稅,還要追溯到近百年前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1930年)。那個時代的世界與今天相比,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景象——當時沒有現代科技的支撐,交通與物流體系極其落後,全球供應鏈的概念還遠未形成。如今,我們已經步入了人工智能時代,全球經濟的互聯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經濟運行的邏輯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百年前的經濟教訓是否仍然適用於當下的環境?特朗普的政策究竟會對美國經濟造成持久的破壞,還是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1930年美國經濟大蕭條
歷史經驗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些啟發。每當全球的遊戲規則發生重大變革時,那些原本從現有規則中獲利的既得利益者,往往會因為自身優勢受到損害而發出強烈的反對聲音。然而,這些改變最終卻可能為整個社會帶來深遠而正面的影響。以1971年尼克遜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為例,這一決定終結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直接威脅到那些依賴穩定匯率的國際金融機構、黃金持有者以及貿易大國的利益。當時,銀行家們警告說貨幣體系即將崩潰,經濟學家們預言通脹將失控,發展中國家則擔憂美元霸權的加劇會進一步壓迫它們的經濟,反對的聲浪此起彼伏。然而,從長遠來看,這一改變解放了貨幣政策的靈活性,使各國能夠更好地應對經濟危機。雖然1970年代的滯脹帶來了短期的陣痛,但隨後全球經濟逐步適應了浮動匯率制,國際貿易與投資在一個更為靈活的環境中蓬勃發展,整個社會最終從這一新秩序中受益。美國也得以繼續維持其全球霸主的地位。
⬆️1971年尼克遜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
另一個例子是1846年英國廢除《穀物法》。這項法律長期以來保護了地主階級的利益,通過維持高糧價保障了農業精英的財富。當自由貿易派推動廢除這一法律時,地主們發起了激烈的抗議,他們認為這將摧毀英國的農業經濟,甚至威脅到國家的穩定。然而,廢除《穀物法》之後,糧食價格下降,城市工人階級的生活成本得以降低,工業發展獲得了廉價勞動力的支持,英國最終成長為全球工業與貿易的強國。這一規則的改變雖然損害了地主階級的短期利益,卻為更廣大的社會帶來了長期的繁榮。
再看20世紀初美國實施《反托拉斯法》的案例。1911年,標準石油公司被強制拆分,石油巨頭及其股東們強烈反對,他們認為這將削弱企業的競爭力,甚至損害美國的整體經濟。然而,拆分之後,市場競爭顯著加劇,油價隨之下降,消費者從中受益,同時創新也在更多樣化的企業競爭中被激發出來,美國經濟反而展現出更強的活力。
這些歷史案例揭示了一個普遍的規律:遊戲規則的修改往往會因為觸動既得利益者的核心利益而引發激烈的爭議和反對,但如果這些改變,其最終結果可能會超越短期的損失,為整個社會帶來長遠的福祉。
回顧從2024年11月特朗普當選到今年4月股災前的這段時間,我已經撰寫了將近九篇關於特朗普思維的分析文章,這些文章幾乎佔了我全部文章的25%。現在再一次套用現在的情況到我一直以來所說他的行為和思維,以及他的政策背後的核心理念——「美國優先」。重溫了解他的思維模式幫助你擁有與市場中99%的人不一樣的觀點,讓你更容易預測他下一步會做些什麼,幫助你作出更有效的投資部署,早着先機。
關稅作為他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工具,貫穿了他的決策始終。特朗普將關稅視為解決貿易逆差、促進國內產業復興以及進行國際談判的關鍵手段。他堅信,高關稅能夠迫使外國在談判桌上做出讓步,吸引企業將生產線遷回美國本土,並保護美國的產業免受外國競爭的衝擊。他在第一任期發起的貿易戰,已經成為他眼中的一次「實驗」,而這次實驗的結果讓他相信,較低的關稅力度遠遠不足以實現他的目標,因此必須採取更強硬的措施。
特朗普的談判風格深受其商業背景影響,他慣於使用「大棒與胡蘿蔔」的策略,也就是先通過極限施壓製造恐慌,再適時給予對方一些讓步,以換取最大的利益。上週公布的所謂「對等關稅」數值極其誇張,甚至可以用「不合理」來形容。當特朗普半開玩笑地說「台灣,32%…」時,我們可以看出,這些數字根本不是經過嚴謹計算得出的結果,而是他故意拋出的極端條件。這種做法的目的是製造恐懼、憤怒或擔憂的情緒,進而讓對手在壓力下暴露底牌。這是他一貫的談判手法——先讓所有國家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壓力,然後再根據情況調整策略。比如,某些國家的關稅可能從40%或30%降到15%甚至10%,這些國家甚至可能因此對特朗普心存感激。這種相對收益的遊戲,讓被「優待」的一方感覺自己贏了,而美國也能從中獲得實質利益,實現特朗普眼中的「雙贏」。
⬆️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時有一點嬉皮笑臉
與此同時,特朗普更關注民眾的切身感受,而非單純的經濟數據。他在意的是民眾每天接觸到的商品價格,比如油價,而不是官方發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例如,一台冰箱價格上漲20%,對普通民眾的影響有限,因為冰箱不是高頻購買的商品;而油價的波動卻能直接影響每天的生活成本,民眾的感知會更加強烈。因此,即使關稅政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通脹,他也會通過壓低油價來緩解民眾的不滿,讓他們感覺通脹壓力有所減輕。我在12月20日的文章《特朗普大招💥狠劈油價?》中就曾預測,他會通過打壓油價讓民眾直接感受到通脹的下降。事實證明,這一判斷是正確的——自他上任第一天油價接近81美元,因他宣佈大量放寬開採石油措施和政策, 再加上他的貿易政策令市場擔憂全球經濟減速, 到上週五已跌至59美元,跌幅高達三分之一。
⬆️電油價格正是美國民眾心中最關心的通脹成份
特朗普的經濟邏輯並不強調「雙贏」的思維。在他眼中,國際貿易更像是一場零和遊戲,一方的獲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他認為,美國在過去的貿易政策中吃了大虧,讓其他國家佔了便宜,因此現在必須採取強硬措施來扭轉這種局面,確保美國的利益最大化。許多評論家警告說,這種政策最終會讓美國自食其果,陷入經濟衰退,其他國家則會轉而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貿易關係,讓美國成為輸家。然而,世人往往忽略了一個關鍵事實:在全球貿易中,誰是買家,誰就握有話語權。中國、東南亞等大多數國家是賣家,而美國一直是最大的買家。在市場上,賣家從不缺乏,但買家卻是稀缺的。如果美國經濟減速,甚至故意放緩需求,全球經濟將不可避免地受到連鎖反應的影響。正如巴菲特所說,「水退了,才知道誰沒穿褲子。」當經濟潮水退去時,才是真正的考驗。
我相信,特朗普深知這一點。如果美國經濟減速,全球將陷入衰退,許多國家將成為重災區。歐洲不僅要獨自面對俄羅斯的威脅,還要應對貿易戰和可能的地面衝突,顯然難以招架;東南亞國家在疫情後尚未完全恢復,若再受衝擊將雪上加霜;油價若持續暴跌,俄羅斯賴以生存的能源經濟可能崩潰;而中國失去美國市場,再加上全球需求萎縮,其東盟和歐洲的銷售也會大幅減少,國民生產總值可能在一年內下降3.5%。最終,誰能率先走出衰退,誰就將成為贏家。
⬆️資料圖片
特朗普的行事風格帶有濃厚的企業家色彩——「先快速行動,結果如何並不重要,因為可以根據情況靈活調整」。他上任以來,以驚人的速度兌現競選承諾,包括驅逐移民、加徵關稅、減免利得稅和資本增值稅、壓低油價、精簡政府機構、放寬人工智能開發限制等等。目前,他幾乎已經完成了競選時的所有預告,只剩下一項關鍵目標尚未實現:大幅減息。如果這一步得以實現,他的整套經濟理論將正式進入全面測試階段。他追求的不是小幅調整,而是力度驚人的減息,以刺激經濟增長。
⬆️特朗普多次要求聯儲局大幅減息
隨着股票市場大幅回落,大多數人開始對美國經濟的前景感到擔憂,減息的預期也隨之升溫。聯邦儲備局上個月還認為關稅帶來的通脹影響可能是短期的,但當「對等關稅」公布後,聯儲局更新了看法,表示需要進一步觀察,同時不排除通脹影響仍然短暫的可能性。
關稅的影響理論上是一次性的,例如今年加徵20%,民眾會感受到短期的痛苦,但明年不會再疊加20%。如果經濟真的因需求下降而回落,這20%的加幅反而可能被抵消,商品價格甚至會下降。考慮到當前油價已跌至201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聯儲局也需要更多時間觀察數據。然而,如果最終一些國家關稅較低、一些較高,再加上需求減少導致經濟減速,聯儲局可能會判斷減息的理由多於維持利率不變。這將成為特朗普的最後一步——通過大幅減息,讓因關稅受創的經濟重拾增長動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每個經濟體都會經歷衰退,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美國上一次衰退發生在2020年,至今已有五年。回顧歷史,2001/02年的衰退與2008/09年的衰退相隔約六年,如今經濟出現減速甚至衰退,從時間上看並不意外。既然衰退不可避免,特朗普或許認為,充分利用經濟減速或衰退的時機,推動更長遠的繁榮,實現他心中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結構的進化與改革,是順理成章的選擇。世人不常抱怨美國政府揮霍無度、債台高築、施政緩慢效率低下、政策短視只顧選舉結果,甚至「東升西降」、稅率過高缺乏競爭力嗎?若不進行深度改革,這些問題如何解決?當然,對其他受益的國家來說,它們最希望美國維持現狀,不作任何改變。
歷史顯示,投資周期的低谷從不會長久。當之後再次進入擴張期後,通常又帶來20至26個月的增長。「冬天」過後的「春天」或「夏天」,美股回報常達60%至130%。若你40-55歲,未來人生還有10至16個「春天」或「夏天」,把握得好,致富並非難事。關鍵在秋冬前減投,春夏初加碼。可惜,周期轉換不會主動通知你,當一般投資者發現時,往往已近中段或尾聲,回報威力大打折扣。
無論是周期的變化,規則的變化,行情的變化,世人總是抗拒變化。然而,如果世界不變,財富如何轉移?越是重大的變化,越蘊含著獲得重大財富的機會。只要我們做好準備,摒棄大眾的慣性思維,擁抱變化,採用專業投資者的視角,就能確保我們的收穫遠超常人。
⬆️羅文的家變一曲中的經典名句:變幻原是永恆
世界不變,財富何來?唯有在變革中尋找機遇,才能笑到最後。
* 以上圖片均來自互聯網的公開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