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2025年6個月+30% 🚀 2024年+30%🚀他是如何做到?我的理念,又一次被證實威力。(文章版)
26.07.2025
【5分鐘閱讀】
四年來,在我的博客與教學中,我反覆強調一個核心理念:
中產人士通往財富自由,甚至成為富豪的道路,是由「專注本業」為堅實路基,以「中長線投資」為強力引擎所構成。
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經過無數次市場風浪驗證的系統。今天,一個真實、鮮活的故事,如同一道劃破陰霾的閃電,再次以無可辯駁的方式,驗證了這條路的可行性。
試回想四月那個充滿肅殺之氣的美股及全球金融市場:美股指數在一個月內雪崩式崩跌21%,財經新聞的頭條被「熊市來臨」、「經濟衰退」等字眼佔據,社交媒體上充斥著恐懼與絕望的哀嚎。恐懼,這隻無形的巨手,緊緊攫住每一個人的心。此刻,你的直覺反應是什麼?是恐慌性地斬倉,只求保住本金?是看著不斷縮水的數字而手足無措、徹夜難眠?還是無盡地懊悔自己為何沒有早點離場?請相信我,這些反應,都再正常不過,因為它們是人類面對未知時最本能的自我保護。
🔺 2025年4月19日Bloomberg 報導交易員大額從美股市場沽出並調走資金,市場一片恐慌。
然而,就在同一片腥風血雨中,我的學員,與你一樣在非金融行業深耕多年的中產精英,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他非但沒有恐慌,反而將數月前因洞察到市場「春天尾部」風險而轉為防守、儲備起來的大筆資金,系統性地、果斷地、全額投入到他判斷已跌入「冬天價值」的優質資產中。這絕非一時的匹夫之勇,更不是盲目的賭博,而是一次100%基於理性系統、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執行。
結果如何?截至六月底,他數百萬的個人財富組合,其年度回報已輕鬆超越去年接近30%的驕人戰績。更重要的是,他獲得這一切,並非源於每日緊盯螢幕、被紅綠數字折磨,而是來自每週一次的數據搜集和數月一次的策略微調。
這個案例,就是我理念最鮮活、最有力的證明。它迫使我們必須思考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是什麼,讓同一個市場事件,對一些人是災難的終點,對另一些人,卻是財富躍升的起點?
答案,就藏在你對自我、對投資、對人生更深層的認知之中。
詳細分析,請繼續觀看Pro 版
[短片預期於2025-7-27 星期日完成,會以獨立電郵發送】
【15分鐘閱讀】
為何必須停止比較?尊重你獨一無二的「財富DNA」
在深入探討那條被驗證的路徑之前,我們必須建立一個至關重要的共識,這也是一切理性投資的基石:
在投資的世界裡,最危險、最具腐蝕性的行為,就是拿你的回報,去和別人的回報做簡單的、脫離背景的比較。
我那位學員的故事固然激勵人心,但若你的第一反應是「我也要把我的數以百萬以上的財富連續2年每年做到超過30%的回報」,那麼你便從一開始就錯失了本文的核心價值。這就像讓一位世界級的舉重選手,去參照馬拉松冠軍的訓練計劃一樣荒謬。他們都是頂級運動員,但他們的身體構造、訓練目標、能量系統截然不同。
為什麼?因為每一個人的「財富DNA」都是獨一無二的。你的過去經歷、家庭責任、事業所處的階段,甚至你大腦中驅動冒險的多巴胺與應對壓力的皮質醇的敏感度,都共同交織,塑造了你獨特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心態。
在我的十多年私人銀行家工作經驗及近年的教學經驗中,有兩種截然不同但都完全值得尊重的投資者畫像:
第一種:「堡壘建立者」
他們是財富的守護者。許多「堡壘建立者」都親身經歷過2008年金融海嘯那樣的系統性危機,那種眼見畢生積蓄可能毀於一旦的恐懼,在他們心中刻下了永不磨滅的烙印。因此,他們將「資本安全」置於一切之上,他們的投資組合如同堅固的堡壘,以穩定的現金流和極低的波動性為主要建材。外界看來他們的策略或許「過於保守」,但我們必須深刻理解,這種選擇,是他們基於自身經歷和內心需求,所做出的最理性的決策。對他們而言,每個夜晚都能安然入睡的內心安寧,本身就是一種無價的財富,其價值遠超一個不確定的高回報數字。這沒有對錯之分,這是一種歷經風雨後的生存智慧。
第二種:「市場衝浪者」
他們是機會的探索者,天生對新事物充滿好奇,享受在市場的巨大波動中尋找機會的過程。他們更願意為了潛在的高回報,去承擔較高的風險,並渴望透過自己的判斷力去駕馭浪潮。然而,若缺乏一個系統性的框架,「市場衝浪者」的熱情很容易演變成對市場噪音的過度反應,他們看似在主動出擊,實則被螢幕上的紅綠數字所奴役,將寶貴的精力耗費在追逐短線的漲跌之中,反而忽略了更宏大、更具確定性的週期機會。他們追求的是回報,但往往在這個過程中,不經意地付出了過高的「時間成本」和「心力成本」。
我想再次強調,「堡壘建立者」與「市場衝浪者」沒有孰優孰劣。一套真正偉大的投資哲學,其目的絕非改造任何一方,而是要為這兩種,以及中間所有光譜的投資人,提供一套能讓他們在各自的軌道上,跑得更穩、更遠、更接近自身潛能極限的思維系統。
成為自身財富的「CEO」:一個終身踐行的思維框架
這套我踐行並教授多年的追夢投資人思維框架,核心就是邀請你完成一個根本性的身份轉變:從一個被動的「儲蓄者」或焦慮的「投資人」,升級為自己人生的「財富CEO」,並親自管理好你人生這家公司的兩大核心業務。
第一核心業務:經營好「主動收入引擎」- 在本業上無可替代
在你實現財務100%獨立之前,你的專業工作,是你整個財富帝國最重要、最可靠的資產。它的強健程度,不僅決定了你投資事業的高度,更構建了你投資心態的「心理安全網」。我那位學員便是最佳註腳。他從未因投資而分心本業,反而將CEO的專注精神投入工作,深耕專業、勇於承擔,最終換來了事業上的晉升、公司的重用,以及今年三月那筆大額獎金。那筆錢,不僅僅是金錢,它是在關鍵時刻,能讓你做出主動選擇,而不是被動反應的「戰略儲備金」。成功的財富CEO,是出色的中產職業人,因為卓越的事業,給予你的不僅是資本,更是面對市場波動時的底氣與從容。
第二核心業務:啟動「財富增長飛輪」- 成為宏觀週期的朋友
如果說專注本業是為你的財富飛輪提供初始的、強勁的推動力,那麼中長線投資,就是讓這個飛輪能夠利用宏觀經濟的巨大勢能,實現自我加速、持續轉動的精密機制。我們要做宏觀週期的朋友,而非市場噪音的奴隸。這就像航行,我們研究的是洋流與風向(利率、通脹、科技變革的長期影響),而不是緊盯著每一朵浪花。我們深信,週期的力量如同萬有引力,遠比任何單日的K線圖更為根本和強大。這套思維讓投資變得「沉重」而「簡單」:「沉重」在於每一個決策都基於深度研究,絕不輕率;「簡單」在於你不再需要為每日的漲跌耗費心神,得以解放你最寶貴的時間與精力。
核心理念深化:「個人投資潛能」- 你的回報,只與自己比較
我一直強調這套系統的精髓,在於它引導你去發現、量化並最終實現你自己的「個人投資潛能」。這個潛能,正是由你獨一無二的財富DNA所決定的、專屬於你的合理回報區間。
- 對於一位保守的「堡壘建立者」,例如他在2024年的潛能,最少理應在獲取5%-9%的年化回報。這個數字看似不高,但對他而言,意味著這一年能產生一筆穩定現金流。系統能幫他穩穩達到這個區間的上限,而非只拿1-2%的活期利息,默默忍受通脹侵蝕。這本身就是巨大的、值得慶賀的成功。
- 對於一位進取的「市場衝浪者」,他的2024年的潛能理應在20%-40%。系統的作用,是幫他過濾掉那些追逐熱點、頻繁交易的誘惑與噪音,將他的精力與資本,高度集中在真正能帶來這個級別回報的、一年一遇的週期性大機會上。
關鍵在於,回報沒有好壞,只有是否與你的潛能相匹配。 我們要問的終極問題是:在我自己的人生狀況和風險舒適區內,我是否已經做到了最好?我是否有提升我的潛能空間?我分享的內容及教學,就是幫助你清晰地回答這個問題,並將答案付諸實踐的工具。
案例分析:學習思維,而非複製數字
讓我們帶著「尊重個體」的視角,重新審視學員的案例,學習他作為「財富CEO」那種在壓力下的決策心法。
- 第一步:CEO的遠見 去年市場一片狂歡,派對氣氛正濃之時,他已透過系統框架的指引,看到了繁華背後的裂痕,冷靜地判斷市場進入風險累積的「春天尾部」。基於此,他做出了符合CEO理性的戰略決策:逐步降低風險倉位,增加現金儲備。這是典型的「反週期」操作,也是他能在後來的風暴中,手握船票的根本前提。
- 第二步:CEO的膽識 當四月暴跌來臨,市場被恐慌的交響樂籠罩,他聽到的卻是劇本內的「週期性冬天」的序曲。充足的現金和清晰的系統,讓他擁有了市場最稀缺的資源:內心的確定性。他果斷執行「冬季播種」計劃。請再次注意,此操作完全基於他個人的財富DNA。對「堡壘建立者」而言,此刻最優決策或許只是動用較小部分資金做佈局。兩者都是100分的決策,因為都完全符合各自的風險輪廓與人生階段。
- 第三步:CEO的整合力 那筆大額獎金的到來,完美展示了主業與投資的雙輪驅動。事業的成功為投資提供了關鍵的「彈藥」;而投資框架則讓這筆「彈藥」在威力最大的地點和時間點,精準地打了出去,形成了一個強大的、不斷加速的正回饋循環。
- 第四步:CEO的專注力 他將95%的思維精力,全部聚焦在決定財富量級的宏大問題上:週期在哪?我的資產配置是否健康?戰略是攻是守?這就像一位身經百戰的將軍,他的目光永遠在戰略地圖上,而不是糾結於某個士兵的鞋帶是否綁好。這種對「重要之事」的極致專注,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特徵。
投資的終極目的:塑造一個更強大的自己
當你真正開始踐行追夢投資人的「財富CEO」的思維模式,你會發現,你收穫的遠不止是財富的增長,更是一場深刻的、由內而外的個人蛻變。你的心態,會從一個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打工者」,轉變為一個對自己人生擁有掌控感的「經營者」。
首先,在事業上,你會與老闆產生「同頻共振」。你會切換到「投資者視角」,像分析一間上市公司那樣,去思考部門決策背後的戰略意圖、資源配置與長期回報。當你匯報工作時,你不再只是問「我需要做什麼?」,而是能提出「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它如何為公司創造長期價值?」。試問,哪個老闆不喜歡、不重用這樣一個能與自己同頻思考的員工?
其次,當真正的投資機會來臨時,你將擁有敏銳的「商業直覺」。朋友邀你合股開咖啡店,你長年累月在金融投資上對宏觀趨勢、價值判斷、風險評估的思考實踐,會讓你本能地去分析其商業模式、現金流、客戶群和品牌護城河,而不是荒唐到拿著一張技術圖表去判斷是否入股。當一個真正具備潛力的機會來臨時,你的直覺就會立刻亮起綠燈,而那些只懂短線投機的人,對此卻一無所知。
最終,你會發現,這是一場對你個人整個人生的徹底改造。它讓你擺脫市場上九成散戶那種「今天買,明天就想獲利」的即時滿足心態,轉而讓你深深愛上那種經過深思熟慮、耐心佈局後收穫豐厚回報的、屬於智者的深層次喜悅。這條路,並非孤獨的旅程,很多學員已走上此路,並用他們事業與財富的雙重增長,親身驗證了這套思維的威力。
這種轉變,會滲透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你會用更長的眼光看待事業,用更系統的方法規劃人生。這就是中長線投資思維的真正力量,它在磨練你的心性,提升你的格局,最終塑造一個更強大、更從容、更自由的自己。這條路,需要耐心與紀律,它或許不夠刺激,但足夠堅實,足以承載你和你家庭的未來。
我五年來分享的內容與方式一直在進化,包括追夢黃金思維、Pro、Max及 6S 追夢投資系統,就是為了更好地讓更多的追夢投資人做到這一切。
-本集內容完畢-
✨ 追夢問答成長路 - 逢星期四播出 ✨
在投資的漫漫長路上,我們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的「知識盲區」。您是否曾在市場波動時,腦中閃過一個疑問,卻無從解答?或者,您是否好奇過,其他成功的投資者,他們關注的是什麼?他們又會如何提問?
真正的成長,不僅來自解決自己的問題,更來自觀察和理解「別人問的問題」。 這能讓我們跳出個人思維框架,以數以倍計的速度拓寬認知邊界,窺見專業投資者的思考全貌。
每週一,我會與我的同事集中討論每位提交的問題,並開始蒐集與問題有關的數據和資料,而我更會親自錄製節目《追夢問答成長路》回答你的問題,節目會於每個星期四發佈。
您的每一個問題,都將成為我們共同學習的基石;而社群中每一個精彩的提問,都可能是點亮您下一個投資靈感的火花。
歡迎各位點擊以下按鈕提問,我會在節目中回答。
【每個星期一早上九點前收到的問題,將於接着的星期四節目回答;在星期一早上九點後收到的問題,將於下一個星期四節目內回答。敬請注意】
* 以上圖片均來自互聯網的公開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