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慘敗👿源於這思維
2025年1月3日
🔥【90%投資人失敗,源於這致命思維】🔥 2025年剛開始,全球局勢已經風起雲湧,新奧爾良、柏林、韓國……危機四伏,市場震盪不止。中港股市暴跌,人民幣與印度盧比雙雙創下新低。 在這動盪的一年,究竟該如何守住資產、抓住機遇,讓自己成為那10%穩步增長的投資人?
👉 我在這篇文章中將揭露:
💡【破解中產投資的盲點】
讓我立即帶你避開一些致命思維,2025年一起進入財富增長的下一個階段!
|
2025年註定不平凡,也將是充滿挑戰與機遇的一年。剛踏入新年,全球就已經炸開了鍋——西方有新奧爾良遇襲、拉斯維加斯Cybertruck爆炸、柏林警察局遭襲,而東方同樣不平靜,韓國持續動盪,中港股市開局即暴跌,人民幣直逼2015年匯改後新低,印度盧比更創下歷史最低點。這些看似零散的事件,其實暗藏著牽一髮動全身的風險,足以撼動全球市場的信心和情緒,後續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將逐步顯現。
正如我在前兩個月的文章提到的,只要我們做好心理和資金上的準備,2025年至2026年將會是充滿重大機遇的兩年。相反,盲目樂觀或過度悲觀都可能成為投資路上的絆腳石,不僅賺不到理想回報,還可能賠上未來幾年的長期收益。就像2020年,不少投資者賺了50%,卻在短短半年內不僅吐回所有利潤,甚至後來還出現大額虧損。
「思維決定行動,行動塑造結果」—— 打破財務瓶頸的真正關鍵
投資回報豐厚且持續穩定,是許多中產朋友夢寐以求的結果。想像一下,當你49到59歲之間,透過穩健的金融投資,資產突破3千萬甚至上億港幣,從此擁有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這是目標,也是結果。但要達到這樣的財務高度,需要什麼?
答案很簡單:一系列正確的行動。
問題是,什麼決定了我們是否能堅持執行這些行動?
關鍵就在於思維。
不管是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市場,還是建立個人投資系統,這些都只是實現目標的行動和工具。但工具的使用方式、投資的時機選擇,甚至投資組合的調整,根本上都源於投資者的思維方式。因此,真正決定長遠成敗的,不是技術細節或工具的先進程度,而是你的投資思維。思維是一切的根基,是最高層次的控制力。
10多年見證20位中產實現巨富夢
在我作為私人銀行家的十多年裡,我親眼見證並參與超過20位中產投資人實現了財富自由的過程。他們的成功和傳統富豪有所不同。大多數富豪是透過創業,積累龐大財富後,再將資金投入金融市場,尋求穩定回報。這種創富路徑並不適合每一位中產階層。
然而,這20位中產朋友的故事卻值得每一位普通投資者借鑒。他們多數在企業擔任中層管理職位,有些是主管,有些是部門經理,依靠日常儲蓄和年終花紅來逐步累積投資資本。他們不是激進的賭徒型投資者,承受風險的能力介於中等至中高之間。經過10至20年的穩健操作,他們在49到59歲之間積累了驚人的財富,提前退休,過上他們理想中的生活。
如果你問我,他們是不是比其他人聰明或更加勤奮?答案是否定的。他們的特點並不在於天賦或工作狂式的努力,而在於他們對市場的理解和心態上的成熟。
過去兩年,我與大量中產投資者直接交流後發現,平台上的學員其實比許多私人銀行的客戶更加聰明、勤奮且積極學習。既然如此,為什麼結果卻大相徑庭?
很多中產投資者依然在投資路上磕磕絆絆,甚至愈走愈遠。這讓我一直思考背後的原因。
破解中產投資思維的關鍵
過去一年,我刻意親自1對1教授平台學員,深入講解投資系統,並在這個過程中長期跟進他們的行動和決策。我逐漸發現,一直影響他們過去的結果核心不在於知識的缺乏,而是在於思維上的盲點和習慣性的錯誤判斷,而我終於拆解到背後大家擁有這些盲點的真實邏輯,原來一切源於“成功”。
在我們平台的會員絕大部份都是中產朋友,很多都擁有港幣1百萬以上的流動資產,收入相當穩定。
作為中產的您,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站穩腳步,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回顧您的職場旅程,或許您曾經從基層做起,一步一腳印,憑藉著專業能力、堅持不懈的態度,逐漸晉升至管理層或核心崗位。這背後,是您無數個日夜的努力、無數次加班解決問題的經歷,和您在關鍵時刻做出的正確決策。
您今天的成就,代表著您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穩定踏實的工作態度以及卓越的協作精神。正是這些特質,讓您不僅獲得了穩定的收入,還能累積起一筆可觀的資產,成為家庭的經濟支柱,進一步為未來財務自由鋪平道路。
然而,職場成功的思維模式,並不適用於投資市場,很多正正與專業投資者的思維背道而馳。這正解釋為什麼在事業上屢屢成功,但在投資中卻頻頻受挫。這其實並非因為您不夠聰明,也不是市場環境特別殘酷,而是中產僱員的工作思維與投資市場的運作邏輯本質不同。
我們來看看這些影響投資的典型僱員思維模式:
1. 協商解決問題 – 過度依賴外部意見,錯失良機
在工作中,您習慣與團隊協作,多方討論,力求找到最穩妥的解決方案,這讓您在企業決策中做出極少的錯誤。然而,在投資市場中,機會稍縱即逝,過於謹慎和反覆討論,反而容易錯過入市時機或導致「高位接貨」。
2. 短期績效導向 – 被短期波動影響,忽略長期利益
在企業中,您習慣於每月或每季檢視績效,因為短期成果往往與升遷、年終獎金直接掛鉤。這讓您更加重視短期內的表現和回報。然而,投資市場的運作與此不同——短期波動往往是市場的正常現象,過於頻繁檢視反而會導致焦慮,進而做出錯誤的決策。
3. 倚賴上司指示 – 過度依賴專家,缺乏獨立思考
職場中,您可能習慣於遵從上司或領導的指示行事,這樣能降低出錯風險。但在投資市場裡,完全依賴銀行理財顧問或財經KOL,容易導致盲目跟風,忽略了市場的風險信號。
4. 過度完美主義 – 等待「最佳時機」,導致行動遲緩
中產階層的僱員在職場中習慣於準確計劃和細緻執行,對任何專案都有高標準,這讓他們成為優秀的執行者。然而,在投資中,過於追求「最佳買點」或「最完美的市場環境」,反而可能錯失入市機會。
5. 過度重視經驗 – 過去成功經驗限制投資靈活度
許多中產投資者容易受到過去成功經驗的影響,因為大公司一般都強調“The Best Practice", 認為過去好的做事方法策略最好盡量複製,這是在公司作為管理的一套重要哲學。然而,市場環境瞬息萬變,過去有效的投資方法,不一定能適用於未來。
你可能會發現,以上提到的思維模式,聽起來再正常不過,甚至與你在職場上的成功經驗息息相關。然而,這些思維在投資領域,卻恰恰與專業投資者的做法背道而馳。
這些常見的投資思維,正是市場上90%參與者的典型行為模式。當這種思維主導你的決策時,行動自然也隨之而來。而這些行動,最終決定了你的投資結果。無論市場行情如何變化,如果我們不針對這些思維進行改變,結果往往是可預測的——重複虧損,錯失良機,甚至在牛市中也無法獲利。
作為一名成功的中產,在職場上,你需要繼續保有這些工作思維,因為這些思維正是讓你升職加薪、獲得穩定收入的核心。然而,在投資領域,我們必須培養一套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否則無論投入多少資金和時間,投資突破依然遙不可及。
因此,你或許會發現由今天開始, "追夢黃金電郵“ 已改名為「追夢黃金思維」,我將透過各類型市場的分析,讓你不知不覺間輕鬆培養到適合投資的專業思維。另外,我們會稍後推出總結版和詳細版兩個版本選擇,方便你根據自己的繁忙程度進行閱讀。
在未來的新一年裡,我衷心希望你能提早裝備自己。在市場波動中,準備充分的投資者收穫的是寶貴經驗和機遇;沒有準備的投資者,波動只會帶來傷害和損失,甚至血本無歸。
2025年,讓我們一起進入下一個財富成長階段,不斷磨練投資思維,讓市場成為你實現夢想的舞台,而不是阻礙你前進的障礙。